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致富道路越走越稳——各地就业脱贫在行动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0-01-07 11:16: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朱兵兵  作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前面有很多“拦路虎”,其中怎样实现稳定脱贫,考验着各地干部群众的斗争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各地明确就业扶贫工作方向、完善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就业扶贫措施,全力以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工种就业,脱贫从此有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特色产业提升就业“成色”

      新年伊始,在广西百色市,漫山遍野的芒果树已经抽出美丽的花蕊。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贫困户班明帅干劲满满,他一早就来到果园,在合作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芒果树进行“摘花”,以延长芒果上市的时间,卖出更好的价钱。

      而就在几年前,班明帅和妻子打零工、种植甘蔗,收入很不稳定,孩子又要上大学,生活的重担一度压得两人喘不过气。在2015年的精准识别中,他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班家有地、有劳力,但缺资金、缺技术。在帮扶干部帮助下,班明帅加入村里的芒果种植合作社,并免费获得芒果苗、农资和技术指导。

      2017年第一批芒果树挂果,班家便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9年,他家种芒果的收入达3.5万元,预计今年收入还会继续增加,致富道路越走越稳。

      班明帅在田东县并非个例。通过实施无公害种植、统一上市品质、推进“互联网+品牌农业”等一系列措施,田东县芒果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目前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超过33万亩,产值14.8亿元,1.1万人依靠芒果产业告别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特色农产品能致富;山清水秀、峰峦秀美,也是致富之源。

      在与百色相隔数百公里外的桂北山区,以往两岸的养殖和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散乱经营的竹筏服务质量差。为帮助群众脱贫,当地把旅游资源实行公司化、规范化运营,也更注重环境治理。旅游业很快成了带动群众就业的支柱。

      “2019年的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巡赛上,国外车手都对附近的美丽风景线点赞。”在碧波荡漾的漓江上,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潜经村村民吴秋红一边划动着竹筏,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年的可喜变化。

      在附近兴建的草坪休闲旅游主题小镇,房屋修旧如旧,村落整洁有序,绿道穿梭山水之间,引得游人兴致浓厚。过去半渔半农生活着的当地群众,也得以“寄情山水”。

      “很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公司的员工,月平均收入2500多元,在家门口就业。”草坪乡副乡长莫锦锋说,旅游业成了群众生活、致富的“主心骨”。

      特色产业兴旺提升就业“成色”。特色蔬果通过电商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特色商品打开致富新路;特色贸易带来新就业机会……在神州大地上,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已成为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服务平台铺设就业“快速路”

      姚水兰一家是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路口镇黄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年前,36岁的姚水兰还在为生计发愁,“想打工走不开,只能守在家里照料年迈的老人”。

      姚水兰道出了很多贫困户面临的实际困难:不能出去打工赚钱,就难以改变现状;而在家门口,又找不到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帮扶干部了解到姚水兰的想法后,把她的信息录入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很快为她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经过短暂培训后,她进入一家在附近经营的艾叶种植加工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姚水兰的新工作并不复杂,只需捋平薄纸,将碾碎的艾草铺在纸上,一卷一舒间,一根艾香就制成了。

      “我每天能做1000多根,这个工作不影响农活,有时间就过来做工,拿计件工资,车间离家很近,还可以照顾老人。”姚水兰喜上眉梢,以前仅靠农业耕作维持生活,如今在扶贫车间一个月最多可拿到3000余元,生活有了盼头和劲头。

      为了帮助更多像姚水兰这样的贫困户实现就业,湖南省建立起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每月更新各类数据信息5万条,平台内有效岗位达5.4万个,并创建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平台以省扶贫部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人员数据库为基础,精准识别,精准定岗,实现供需对接信息化,用数据清单铺设了一条贫困劳动力就业“快速路”。

      在全国各地,完善就业服务机制、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成为政策发力方向,有效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以湖南为例,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255.2万人,其中有就业意愿的187.4万人,已转移就业186.4万人,占比99.5%,人均月工资达2635元。

      特殊群体“上岗”加速奔小康

      作为母亲,周力范从没想过自己的儿子小雨能烤出喷香可口的面包,当小雨第一次把面包从烤炉拿出来那一刻,她几乎忘掉多年的艰辛与苦涩。

      小雨今年23岁,先天智力发育不全。为了照顾孩子,周力范无法工作,全家人依靠低保生活。“也许这辈子都得这样了。”艰难的时候,周力范总是这么想。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善满家园残障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则讯息,让周力范燃起了希望。在那里小雨学会了简单的烘焙技能,不久后也能和其他残障小伙伴一起协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美味可口的糕点。

      如今,小雨是善满家园烘焙店的正式员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周力范也从照料小雨的家务中脱身,找到了新工作,这个家庭已经稳定脱贫。

      在善满家园残障人综合服务中心,像小雨家一样实现稳定脱贫的故事还有很多。九台区现有残疾人5.6万,这部分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当地探索出集培训、就业、托养为一体的扶贫模式,让拥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人员掌握相应技能并实现就业。

      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就能稳定脱贫。近年来,吉林省累计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近200个。2019年,累计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2.56万人次,带动7200多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播撒就业“金种子”,才能加速收获全面小康。各地各部门将继续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加强兜底保障,为贫困群众托起更加幸福的生活。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记者王念、黄浩铭、谢樱、段续)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 南宋沉船等入围
    NASA公布银河“美照”:2300万光年外的星系烟火
    杨廷相,做挺立的硬汉
    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黄淮以南地区 局地降温可达8℃
  • - 江西日报社九龙湖项目办公楼租金评估采购项目延...
  • - 江西日报社2019年江报彩印公司标准厂房屋面铺设...
  • - 南昌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放寒假时间敲定!这些事...
  • - 这一年,湾里跑出“加速度”!
  • - 安义古村群获评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
  • - 寻梦牡丹亭与中惠旅集团签约 共同打造中国戏曲小镇
  • -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版)
  • - 江西文明网《好人微故事》栏目荣膺“2019网络公...
  • - 江西多名厅级干部履新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