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三农经济 | |||
一份承诺,一种担当——九江湖口凰山村脱贫记 |
|||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0-04-23 09:53:00 来源:大江网 编辑:冯训太 | |||
大江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4月21日,一场暴雨过后,九江市湖口县付垅乡凰山村扶贫产业园内低垂的天空下,不时飘过朵朵乌云。茶园内,枝头上点点黄色金芽,在墨绿的老叶衬托下,显得十分娇艳。不远处,就是90余亩山塘水库,宛如镶嵌在山中的一面镜子。 “好雨啊。”九江银行驻凰山村第一书记彭思航不禁感慨一声。这两年,为了这个扶贫产业园的建设,他已记不得多少次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有250亩,不光可以种茶树、养鱼,还可以养鸡、种豆角。”彭思航指着鸡舍的方位,高兴地介绍,产业园按照产业+就业的扶贫模式,已带动贫困户就业9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 作为九江银行派驻凰山村的帮扶干部,彭思航没有忘记身上肩负的重任。2016年,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号召,九江银行结对帮扶湖口县付垅乡凰山村,选派包括彭思航在内的3名优秀干部成立驻村工作队,助力凰山村脱贫致富。大家至今记得当时行领导的嘱托:“凰山脱贫是我们全行共同的责任,全行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4年前的凰山村,大家还记忆犹新。凰山村是典型的“三无”村:一没有资源、二没有支柱产业、三没有集体经济,因病因残比例达80%以上。“走遍全村,就看不到几个年轻人。”从产业园回到熟悉的村里,彭思航说,他当时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空心村”。 一份承诺,一种担当。为了寻求脱贫之路,3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踏遍了13个小组,遍访了全村党员、组长和贫困户。一个典型的问题摆在眼前: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多数家庭没有劳动力。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工作队决定从光伏扶贫入手,解决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贫困户增收难题。2016年,由九江银行出资35万元,为凰山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委会各安装一套5.6千瓦屋顶电站。按照发电全额上网模式,每套设备每年可实现发电收入6千元左右,彻底解决了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贫困户增收难题。 没有集体收入怎么办?再赚“阳光”钱。2017年,在九江银行争取下,投资64万元建成了100千瓦光伏地面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的稳定收益。“这些钱,一是设立5个扶贫专岗带动留守贫困劳动力就业,二是支持小型公益性建设,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济困。”凰山村党支部书记曹永忠介绍,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以后,村里开展各项扶贫工作也就有了底气,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富,先修路。在九江银行的帮扶下,凰山村近几年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100余万元,完成了1000余亩高标农田改造、150亩荒坡地改造,完成了8个村民小组新农村改造、完成了9个小组门前塘的改造、完成了13个小组村组干道和户户通硬化、完成了30余栋农村老旧房屋的改造和250亩产业扶贫基地基础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经过省市考核组的考评,凰山村顺利脱了贫。2019年,贫困户收入水平由原来的年人均不足2000元增长至12000元,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彭书记,虽然咱们村里已经脱了贫,但是后续怎么走,你有什么想法不?”采访间隙,曹永忠和彭思航又凑在一起,思索凰山村的未来。 “行里说了,会在扶贫基地灌溉设施、制茶厂房建设上大力支持产业园发展,同时还会利用我们银行的地域机构优势,开展消费扶贫,帮村里打开市场。”“是吗?那我就放心了。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村里。 |
|||
回到首页 >> | |||
您可能感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