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教育民生 | |||
江西新余:乡村“百事通”通百姓事 |
|||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1-03-25 18:03:37 来源:大江网 编辑:江拓华 | |||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傅玉萍)长条形的水泥柱稳稳地立在瓜蒌地里,旁边蜿蜒细长的水渠哗哗作响,或柔嫩或坚韧的枝条松松紧紧地搭着,往远处看时,隐约间透出一层绿黄。记者日前在人和乡瓜蒌产业扶贫基地看到,整个基地规整辽阔、设施齐全、自成一景。 ![]() ▲人和乡瓜蒌产业扶贫基地 人和乡瓜蒌产业扶贫基地管理人丁方根说,一年前的瓜蒌产业扶贫基地与现在截然不同。说起基地前期建设时期,丁方根记忆犹新:“基地里的大棚、水泥柱、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前期投资太大了,我们想破了脑袋也无计可施,只好到‘百事通’综治中心去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办法。巧了,那天正好是胡书记接访……”丁方根提到的“百事通”就是人和乡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用以访民情、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聚民心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丁方根告诉记者,乡党委书记胡建华在“百事通”综治中心接到来访后就立即向农业农村和扶贫部门汇报,经过一番努力,帮助基地争取到扶贫资金257万元。有了资金,大棚盖起来了,水泥柱立起来了,水渠也疏通了,基地自2020年建成来,带动了全乡261户494名贫困人口增收1000元以上。 2020年12月份,人和中学校长丁冬生忧心忡忡地来到“百事通”综治中心反映情况。“学校西门门口较小,大型车辆无法通行,且进入西门的小道经过村庄和集镇,平常来往村民比较多,要是遇上赶集,则更是拥堵不堪,村民饲养的狗也经常在小道上乱窜,对学校师生的出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丁冬生想要在学校南门修一条路,绕开村庄和集镇,直通乡道。 平台工作人员接访后,发现学校南门门口是一片已被承包的鱼塘,且路基松软。为了修路,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沟通,最终花费300余万元,在学校南门修建一条500米左右的沥青路,不仅为在校师生出行节省了大量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隐患。 对于平台建立以来收到的成效,胡建华点了点头。他坦言,创建“百事通”就是希望有了它之后,百姓能够真正实现“事事通”。但想要事事通,光靠一个综治中心远远不够,于是人和乡“百事通”设立“五个一”,即一个综治中心、一支调解队伍、一个微信平台、一个热线电话、一个举报信箱,努力做到无事不生非、隐患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至此,人和乡的老百姓们有了一个线上线下都可以反映诉求的渠道。其中,“百事通”微信平台颇受好评。穑诞村党支部书记何伍芽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穑诞村的“百事通”微信群:“6个村小组395人都能在群里提出诉求,这其实也为村委化解村民矛盾、解决村民诉求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窗口。诉求解决之后,村民们都很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坐坐,我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 穑诞村中和村小组村民何金华就是这395人其中之一。当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何金华想到自己160亩旱田可能颗粒无收就急得直跳脚。情急之下,他通过平台提出了想要将旱田改为水田用于种植水稻的诉求。平台了解情况后,由专人对接并汇报至水利部门,最终为何金华争取到4台灌溉机,圆满地解决了他的诉求。 “只要是涉及到我乡百姓的难题或纠纷,我们都会按照‘符合政策的及时落实政策化解一批,不符合政策的做好政策宣传解释教育一批,确实存在家庭困难的通过政策帮扶一批,缠访闹访无理取闹的打击一批,诬告陷害的澄清一批’的原则处理。”胡建华告诉记者,平台按照“五个一批”将全乡范围的信访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矛盾纠纷等问题全部化解到位。 据了解,2020年,人和乡“百事通”平台热线共受理电话216起,接待来访群众265人次,受理事务类信息158起,答复率100%,调处纠纷396起,调处成功356起,其中达成停访协议的236起,调解重大信访案件18起。 |
|||
回到首页 >> | |||
您可能感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