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科技
    让年轻人到村里“读研” 科技小院培养知农、惠农、兴农人才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2-09-13 16:34:51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朱兵兵  作者:马爱平

      3名“95后”农学研究生进了村,一年后,村里搭起了水肥一体化的新大棚;过去滞销的白萝卜变成了经济价值高的水果萝卜;村集体收入翻了3倍……这样的变化发生在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也发生在全国300余个科技小院进驻的村庄里。

      日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研究生培养单位自愿申请,省级教育部门、农业农村行政部门和科协联合推荐,专家咨询,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

      把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

      2009年,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和同事们在河北曲周县白寨乡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从这里开始,许许多多的农业专家和农科学子,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把论文写在乡间地头。

      科技小院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生动诠释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教育部研究生司负责人说。

      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覆盖广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等29个省(区、市),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林业、食品加工等9类产业中的135个农产品类型。

      “10多年的实践中,科技小院逐渐成了一个政府、企业、农民、科技四位一体的平台,不断创新、不断应用。”张福锁介绍。

      10多年来,先后有800余名校内外导师和1500多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中,制定技术规程113套,创新单项技术284项,制作农民培训材料276套,宣传展板600余幅,田间观摩辐射8万余人,累计线下培训农民20余万人。一大批科技小院发展势头良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了有益经验。

      理论实践相结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科技小院建设有哪些优势?与传统高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科技小院拥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育部研究生司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科技小院解决了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深入一线的问题。传统高校农业科技服务一般多以教师为主体,如采用科研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家组作为主要服务力量。而科技小院则是以学生(主要是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核心力量。学生驻村后发现问题,再由教师指导,通过整合校内外多方科研资源,最终形成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科技小院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了农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当前,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非农领域就业率高成为我国农业类高校发展的痛点。为此,科技小院以学生为主体,将研究生培养从学校转向农村,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的科技小院的3名主要成员表示,与在象牙塔的学生们相比,他们度过了两年完全不一样的青春时光——驻村生活在改变、重塑着这群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科技小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基础与技术能力融会贯通,实现涉农高校将科研、服务、就业等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此外,科技小院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做出示范。“越来越多的涉农高校强化实践导向、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上落地生根,有着借鉴推广科技小院模式的积极性。”教育部研究生司负责人说。

      多部门加大对科技小院的支持力度

      教育部研究生司负责人介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小院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首先,扩大支持范围。按照服务需求、改革示范、质量为先、公平公正原则,将支持范围由原先的300多个扩展到780个,实现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对地处国家重点帮扶县、聚焦县域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小院特别予以倾斜支持,涉及34个全国重点帮扶县。

      其次,强化协同培养。巩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的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组织协调和条件建设,推动涉农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广大涉农研究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再次,加强条件保障。通过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优先满足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招生计划需求,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将科技小院纳入当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支持科技小院面向“三农”做好科技服务和科普培训宣传。(马爱平)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美国社会治安恶化已演变成一场公共危机”(深度观察)
    一问到底丨地震发生 如何科学避险保护自身安全?
    新华全媒+丨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动力——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观察
    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网络总体畅通 主要物流指标稳中向好
  • - 两业融合持续深化 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 - 多重利好纷至 企业上“云”用“数”提速
  • - 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塑造崇法守信资本市场生态
  • - 第二届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在婺源篁岭隆重召开
  • - 【星空露营】来高岭·中国村和孩子们来一场不一样...
  • - 【聚焦八艺节(43)】第十二届玉茗花戏剧节省内剧...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