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从5G到未来网络:赋能千行百业 应用创新频现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2-09-22 17:24: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朱兵兵  作者:郭倩 汪子旭 王阳

      “新经济形态”中的变革力量

      从5G到未来网络:赋能千行百业应用创新频现

      截至7月底,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

      据中国信通院测算,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形成万亿级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

      商用3年多以来,5G为数字经济发展修好桥、铺好路,也在工业、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形成了“一业带百业”的局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已来。5G蓬勃发展的同时,以6G为代表的未来网络技术已启动研究,推动社会走向“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打开全新的应用空间和创新磁力场,也将打开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

      应用创新案例超过2万个“5G+”释放“乘数效应”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25台5G无人化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码头岸桥上,主钩落下、收钩、夹紧,吊起十几吨重的集装箱缓缓放置在实船上……35摄氏度高温下,无人化自动化作业一气呵成。

      远在几公里外的控制室里,机械师林师傅正操控着6台设备同时运转。从业20多年的他,如今告别了过去要爬上60米高塔工作的辛劳。上行带宽大、网络等待时间在毫秒级别的5G网络,成为远程系统精确控制的关键。

      浙江宁波的雅戈尔5G全连接工厂,5天可以实现一件西装的高级定制——“过去全靠人工让布料流转于各工序之间,西服和西裤之间无法自动匹配。”雅戈尔相关负责人说,在5G专网支撑下,通过MES系统,布料在流水车间里“排队”,从裁剪完的布料到变成一套可直接销售的成衣,都在吊挂系统上完成,生产效率提升20%。

      不止智慧港口、智慧工厂,还有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数字农场……商用三年多来,5G典型应用场景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2万个,在多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商用3年多时间,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乘数效应”加速释放。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

      直接和间接带动经济产出超8万亿元

      随着商用部署和规模化应用,5G正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来自2022世界5G大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电信运营商5G累计投资4016亿元,加上移动流量、手机信息服务等消费,累计直接和间接带动经济产出8.5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达2.79万亿元。

      “5G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推动消费者进入5G换机时代,用户对5G终端手机和创新数字服务的消费,有力带动了终端设备上游产业链和信息服务供应商的相关投资。”中国信通院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对记者说。

      随着《“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陆续发布,5G还将在带动投资、刺激消费、促进转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每万人5G基站数达26个;5G用户普及率达56%;5G虚拟专网数达5000个;行政村5G通达率达80%。

      在垂直行业领域,到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通过布局一批5G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在稳投资等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直接拉动作用,同时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稳健发展,包括基站/小基站、天线、射频器件、无线及传输设备、智能终端等多个环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健对记者说。

      “移动通信产业链条长,涉及的行业多,5G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催生产业新形态。”韦柳融认为,5G逐渐催生出终端、网络、平台、应用解决方案和安全等五大领域构成的融合应用产业体系,为数字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增长机会。

      中国信通院预计,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直接创造超300万个就业岗位,形成万亿级5G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

      与数字经济相融共进未来网络值得期待

      5G发展方兴未艾,对于6G等未来网络的前瞻性研究和部署正在展开,将打开一系列全新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

      未来网络,即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技术。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对记者表示,与目前的互联网相比,未来网络具有更极致性能、更多维能力,能够提供更加高速、准确的连接能力。

      以6G为例,将实现超宽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服务,提供5G无法提供的全球覆盖,传输速率较5G再大幅提升10倍-100倍;通信时延降为0.1毫秒,是5G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如果把我们目前使用的互联网比作普通马路,那么未来网络就像高铁线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网络数据传输上的拥塞、延迟等痛点。”刘光毅说。

      未来网络有望支持更多全新的应用场景,融合通信、计算、感知等能力支持各类智能化服务。

      刘光毅举例说,利用通感互联网,可以传递的不仅仅是听觉(声音)、视觉(视频),还可能包括触觉、嗅觉、味觉等,实现多感官体验互联互通;通过交互式全息技术,全息物体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类似实体之间的直接交互等。

      “和远方的亲人通过全息影像见面,甚至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这些以往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场景,将通过未来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有望成为现实。”他说,未来网络将推动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孪生和深度的智慧化,带动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

      此外,从厘米级精度定位、零接触医疗,到更智慧的工厂、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工业、农业、能源、交通等实体经济领域都将迎来变革。

      “智能化是6G等未来网络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能力,也是支持各种多维度、深层次智慧应用的基础。”彭健说,更卓越的网络能力,全面支撑数字孪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实现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交互。

      面向未来网络,我国正加快前沿探索,围绕关键技术重点布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吴曼青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未来将呈现出物联、数联、智联、人机物三元互联的高度智能化景象,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未来网络也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从6G市场趋势看,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预计到2040年,物联网终端将呈现千亿级爆发式增长、连接数占比超过90%,基于XR设备、全息设备等新型终端设备的沉浸式业务有望贡献超过一半的月均流量,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记者 郭倩 汪子旭 王阳)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中国天眼”观测快速射电暴取得系列成果
    “美国社会治安恶化已演变成一场公共危机”(深度观察)
    一问到底丨地震发生 如何科学避险保护自身安全?
    新华全媒+丨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动力——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观察
  • - 从5G到未来网络:赋能千行百业 应用创新频现
  • - 国家卫健委: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数较2017年增...
  • - 数字化助推财富管理转型
  • - 2022首届“江西风景独好”旅游风光国际摄影周、...
  • - “翰墨丹青颂伟业”江西省人大系统喜迎二十大书...
  • - 国庆假期不能远行,就来梅岭萤乡农场吧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