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虚拟现实规模化应用加速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2-11-17 17:30: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朱兵兵  作者:

      核心阅读

      翻转实物卡牌,在虚拟场景中完成物理实验;身处VR体验室,接受沉浸式安全教育……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加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工信部、教育部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10个行业场景应用、五大重点任务,助力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戴上VR眼镜,尽享360度环幕全景电影;进入VR展馆,沉浸式漫游古老建筑……从工业生产、文化旅游到教育科普、演艺娱乐,近年来,虚拟现实产业加速发展,融入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快速崛起的虚拟现实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近日,工信部、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如何?推进虚拟现实加速落地,应从何处着手?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行业企业。

      规模扩大,新技术演进提速

      虚拟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也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

      早在2018年12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标准规范体系等在内的6项重点任务。多地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董桂官说。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19年的282.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83.9亿元,市场规模实现翻番。预计未来3年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23年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虚拟现实产业链条长,主要涵盖内容采集、制造、终端呈现、应用等多个环节。”董桂官介绍,看技术,近眼显示、影像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加速迭代,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融合创新;看终端,头戴式、一体机、移动端等多形态的虚拟现实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产品服务打破单机限制,向云化路径发展;看应用,教育、医疗、影视、体育等应用领域内容供给持续丰富,“VR+”新业态不断涌现。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已在赋能行业发展方面成效初显。”全国音视频标委会副秘书长赵晓莺表示。

      在赵晓莺看来,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规模化应用,可以大幅加速新技术的演进,同时,大规模应用带来的产业链成本快速降低,也能促进新技术的成熟应用。“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行动计划》提出虚拟现实的10个行业场景应用,将有效推动虚拟现实与文教娱乐、工业制造等行业的跨界融合,有利于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赵晓莺说。

      赋能产业,多场景应用融合

      《行动计划》提出,以虚拟现实行业应用融合创新构建生态发展新局面,以虚拟现实新业态推动文化经济新消费。“目前,虚拟现实与行业融合技术方案呈现出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百花齐放的态势。”赵晓莺说。

      以文旅业为例,虚拟现实的应用形式已由早期的VR虚拟建模场景,发展到现在基于实景采集、构建沉浸体验、提供丰富交互的较为成熟的形态。置身桂林象鼻山元宇宙景区,基于百度希壤平台,用户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一键抵达景区,自主设定数字化身沉浸式感受山清水秀的象鼻山,真正实现“足不出户走世界”。

      同时,虚拟现实已渗透到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等不同领域,VR教室、VR驾校等已取得一定规模应用。“尤其是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以往的培训规模往往受制于设备、场地等多方面资源约束,有了虚拟现实,能大幅降低培训成本,并减少实操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董桂官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通过使用智能课桌,学生只需翻转实物卡牌,便能在虚拟场景中完成物理实验,既满足了学生在安全教学环境下进行重复实验,也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在浙江杭州,国家电网浙江杭州萧山区供电公司在钱江供电所安全培训学校设立VR体验室,将虚拟现实与安全教育相结合,使学员头戴VR眼镜便能沉浸式体验危险场景,从而培养巩固员工的安全意识。

      “《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选择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优先布局,这将为工业制造、文化旅游、商贸创意等多个行业带来更多利好。”董桂官说。

      补齐短板,基础体系加快完善

      近年来,在政策、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助推下,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实现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3500亿元,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还应补齐哪些短板?

      “当前虚拟现实规模化应用加速,在供给侧面临基础元器件、开发工具不足制约,在需求侧还存在需求分析不充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虚拟现实赋能行业的有效性。”董桂官分析。

      如何破解风险挑战、把握虚拟现实产业机遇?业内专家认为应着眼以下3个方面:一是蓄力关键技术突破与核心器件模组研发,为产业应用打牢基础;二是加快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标准研制,为提升应用规模和降低应用成本提供支撑;三是提升产品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为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打造评判标尺。

      应该看到,按照《行动计划》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正加快完善。在公共服务方面,国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批准设立,通过持续强化标准验证能力来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标准化方面,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标准化工作,近3年累计发布了近2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近日,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平台,将有力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上千名青年志愿者服务第十四届中国航展 为蓝天盛会添一抹“志愿红”
    新华全媒+|新疆产棉大县采收进入尾声
    长江上游最大江心岛的生态蝶变
    “中国天眼”观测快速射电暴取得系列成果
  • - 穿透迷雾 让工伤认定回归本质
  • - 高学历“家政阿姨”火爆社交网络 名校毕业生求职...
  • - 电子身份证,加载更多应用场景(大数据观察·加快...
  • - 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 - 李高兴赴三清山调研
  • - 2022龙虎山寻梦音乐节唱响“龙虎天下绝”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