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三农经济
    本土畜禽品种如何“突围”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3-07-11 17:4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朱兵兵  作者:巩志宏 杨帆 赵鹏昊

      畜禽遗传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基因库,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记者日前在河北省一些地方走访了解到,目前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保种水平较低、种质资源开发不足、技术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受访专家及基层工作人员认为,在我国畜禽品种逐步单一化、部分品种被国外严重“卡脖子”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地方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端牢中国饭碗、实现种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体系逐步完善

      本土畜禽育种起步

      河北目前有渤海驴、深县猪、太行鸡等11个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北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禽畜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加强本土品种选育和推广。

      海兴县绿洲生态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养殖渤海驴,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畜禽保种场,现存栏渤海驴186头、家系数10个。公司负责人高文治告诉记者,渤海驴体格高大,体型紧凑,共有两个品种,全身黑色的叫“乌头”,眼圈、鼻端和腹部等三处呈白色的叫“三白”。

      每年4到7月是渤海驴配种和降驹时期,也是驴场保种任务最重的时候。从凌晨5点开始,工作人员便开始投喂草料,上午集中对发情母驴进行检查和配种。记者看到,驴场一处墙面上详细记录着每头公驴和母驴的编号、配种日期,工作人员还为新生驴驹建立了健康档案。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河北已初步建立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材料保存相补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11个地方畜禽品种中,有9个品种建有活体保种场,并建设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以精液、胚胎、细胞等方式保存遗传材料2万多份。

      在保种的基础上,河北一些企业与大专院校等开展畜禽品种选育,积极发展本土种业。太行鸡曾是河北主要家鸡品种,随着大量国外高产品种的引进,太行鸡种群急剧减少且杂化退化严重。2003年起,赞皇县天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从边远山村搜集太行鸡,开展提纯复壮和扩群工作,目前公司有原种太行鸡5000只、扩繁群5万只。

      “目前我国引进的罗曼、海兰等高产蛋鸡只能养一代,一代生命结束后必须重新引种。”公司总经理梁立阁说,公司今年和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开展太行鸡蛋用、肉用两个配套系的培育,这样就不怕“卡脖子”,可以把种质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

      保种水平较低

      育种支撑不足

      记者调研了解到,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畜禽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本土品种普遍存在的生长周期长、市场适应性差等问题,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种群规模普遍较小、保种水平不足。记者了解到,由于设施设备落后、保护手段单一等原因,一些地方畜禽品种仅能维持种群数量。以海兴县绿洲生态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为例,驴场每年维持运营需100万元,其收入主要靠销售部分驴驹和淘汰的老驴,去年收入20多万元。2021年以来,国家和省级保种费提高,去年达到90万元,保种场基本达到收支平衡。

      ——保种成本高、选育周期长。深县猪是河北现存唯一的地方猪品种,在繁殖力、耐粗饲、抗病性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深州市大冯营镇河北兴泰农业园区从2019年开始深县猪养殖,现有基础母猪100头。公司负责人杨青海说,养殖场正在进行深县猪品种改良工作,目前改良已经到第二代了,但牲畜改良和育种周期非常长,面向市场的品种改良至少要三到五年。而育种需要时间则更长,对企业经济承受能力是一个考验。

      ——先进技术支撑不足,专业化人才缺乏。由于我国畜禽种业起步晚,目前存在良种繁育基础研究不系统、研发能力较弱等问题。记者了解到,一些养殖场规模小,养不起技术团队,技术支持有限。一名地方畜禽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曾与国内一家研究所谈过技术服务项目,5年的项目需要150万元,觉得价格太高只能放弃了。

      补齐畜禽种业短板

      完善本土育种体系

      受访专家及基层工作人员认为,相较于农作物育种,我国畜禽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尤其在生猪、奶牛等种业方面“卡脖子”问题严重。他们建议,尽快补齐畜禽种业短板,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完善本土畜禽育种体系。

      首先,加强基础研究,完善评价体系。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贾青说,摸清种源家底是种业振兴的第一步。目前,关于品种起源、历史变化、遗传特性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特性和资源调查还不够深入,尤其对遗传多样性评价做得不够全面和系统,亟待对相关研究进行专项扶持,为遗传资源更加合理开发打好基础。

      其次,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保护支撑体系。受访人员认为,应明确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职责,加强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对仅存的地方畜禽品种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保护支撑体系。

      第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育种体系。目前科研单位是新品种培育的主要承担者,但相关工作多以课题形式进行,缺乏长期规划性,往往随着课题项目结束而停滞。同时企业主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育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仍有局限。他们建议建立运行顺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立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三大改造工程 超万亿元投资
    六座新建铁路客站来了!效果图抢先看
    外媒:美《国家地理》杂志解雇最后一批专职撰稿人,明年起在美报刊亭停售
    热浪持续蔓延!美国超5500万人处于高温警报状态下
  • - 楼顶公共区域被砸承重墙装修,小区业主担心建筑安全
  • - 查处酒驾1450起!全省公安出动9.5万警力守护夏夜...
  • - 云存储逾期会永久删除 中消协提醒:要增强数据安...
  • - 2023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江西赛区选拔赛在景...
  • - 婺源篁岭打造中国“乡愁”体验地乡村旅游IP
  • - 携手合作 江西迎来香港知名旅行商踩线团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