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产经时讯
    与时代同行 用诗词曲精品铸牢文化自信根基
    ——写在中国·湾里散曲创作暨罗珠文化研讨会召开之际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3-07-13 12:36:00  来源:大江网  编辑:左阳天  作者:郑周贇
    中国·湾里散曲创作暨罗珠文化研讨会现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郑周贇摄影报道: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了非常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散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时代活力。近日,中国·湾里散曲创作暨罗珠文化研讨会在南昌湾里举行,来自陕西、山西、山东、宁夏、内蒙古、浙江、湖北等12个省(区)的散曲家及相关大学教授近50人前往南昌、高安等地参加采风活动,一路上,他们用手中的笔和纸,写下一篇篇接地气、有温度、暖人心的诗词曲作品,热情讴歌新时代,描绘江西秀美河山。

      江西是当代散曲创作的热土

      散曲内涵丰富,至今仍然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

      江西,作为散曲鼻祖周德清的故乡,江西散曲在全国的地位如何?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江西散曲文化传承和普及工作做得很好,发展会员数量大,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我认为与领头人对散曲文化的重视和追求是分不开的。”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散曲学会会长李稳贤对此感触颇深。

      他告诉记者,其次是能够及时发现人才、用好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江西散曲的一大特色。

      研讨会上,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副主任张四喜说,江西是当代散曲创作的热土,多年来成就斐然,在徐人健会长的带领下,全省有十五个分社,近千名散曲作者,散曲出刊成果显著。

      他认为,当前,全国散曲发展形势大好,方兴未艾,散曲工委的散曲机构已遍及全国二十个省、区、市,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散曲的地位也会随着精品的不断涌现而受到广泛关注。

      与时同行 弘扬诗词曲文化

      诗词曲,可以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稳贤会长在受访时也谈到,散曲属于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诗词追求含蓄蕴藉,散曲追求酣畅淋漓,散曲可以用俗语俚语,更适合现代人创作和吟诵。散曲用韵就是现在的普通话,用散曲歌颂新时代,鞭挞腐败更有力。因此,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散曲文化。”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章学方告诉记者,中华诗词曲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要大力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发展的重要责任。

      他认为,建设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落实到诗词曲界,就是要牢固树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的诗词曲创作的价值观;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特色、弘扬时代精神、合乎时代要求、推动时代进步的诗词曲精品,不断铸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我们一定要深入生活、融入民众、投身时代、潜心创作,用我们手中的诗笔,反映新时代的火热生活、描绘新时代的宏伟画卷、展示新时代的精神风采、讴歌新时代的动人故事、赞美新时代的伟大变化、塑造新时代的优秀典范、弘扬新时代的浩然正气,留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背景的、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优秀诗词曲作品。”对于当代诗词曲家如何创作的问题,章学方会长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

      用家国情怀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罗珠文化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点之一。那么,罗珠究竟是谁?罗珠文化是什么?罗珠文化的本质与内核是什么?

      在研讨会上,众多散曲家及大学教授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记者从中获悉,罗珠是西汉初年的治粟内史,任九江郡守主持筑南昌城,后辞官隐居梅岭,钻研医术为民治病,是豫章罗的始祖。

      豫章罗珠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炳根在他的论文中提到,罗珠文化诞生于秦末汉初,是罗珠一生所体现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称的名人文化。其本质与灵魂是以爱国忠孝为核心的“变革求新”。

      “罗珠的爱国爱民、清廉正直、不慕权势、淡泊名利的精神与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值得继承和弘扬,将对人们特别是江西人民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江西省文化史馆员俞兆鹏表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国情怀与文化生命力都是历久弥新的。几千年来,正是这种传承不息的精神,铸就了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激活了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弘扬了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散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江西创作氛围活跃 成就斐然

      回顾中国·湾里散曲创作暨罗珠文化研讨会,进一步引发人们思考:江西散曲要如何扩大影响力?

      据江西散曲研究会会长徐人健介绍,目前江西散曲社已有15个分社,1000余名会员,积极培养骨干,拓展队伍,开展分片和集中授课,不断提升会员创作水平和兴趣。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了全国16个省区专家同仁来赣交流、讲学,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游学活动,足迹遍及陕西,山西,山东,安徽,内蒙古,甘肃,湖南等地。

      徐人健会长告诉记者,多年来江西散曲成就斐然,散曲创作氛围十分活跃,先后获中华诗词学会曲工委授予的“中华曲文化教育基地”四处,“中华散曲之家”一个,省级“散曲之乡”一个,省级“散曲创作基地”八个。

      “我们通过召开全国性研讨活动、承办散曲期刊、举办散曲大赛、印刷出版书刊等方式,有力地宣传了江西散曲的文化魅力,展示了江西曲人的多样风采,对于扩大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徐人健会长表示。

      中华诗词曲,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创造。江西散曲虽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还需积年累月、一以贯之的努力。就像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所说,作为创作者,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紧扣时代跳动脉搏,共同唱响时代之声。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网传的“三伏贴减肥法”有用吗?专家:有效果,但不多
    受台风“泰利”影响 福州多地普降大雨道路积水房屋车辆被淹
    首批成都大运会境外代表团成员抵蓉
    芬兰一飞机在特技表演中坠毁 飞行员死亡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
  • - 汇仁药业深化创新驱动 促高品质发展
  • - 暑期实践有新意 垃圾分类“净”社区
  • - 南昌市青少年首届美术作品展在南昌美术馆开幕
  • - 一对艺术伉俪丨在匡庐·两个人的风景——徐榕 霍...
  • - 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开展《2023年度江西省十佳...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