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建材多元发展空间大 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3-08-09 17:52:15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朱兵兵  作者:祝君壁

      今年上半年,面对市场需求减弱、供需矛盾失衡、经济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建材行业企业坚持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为行业发展积蓄新的力量,积极促进建材行业质的有效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0.4%,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扭转了2022年的下降态势,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

      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以来,建材市场需求恢复速度总体较缓、不及预期,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统计,建筑材料工业景气指数已由6月份的103.4点降至7月份的94.1点,位于临界值以下。“面对市场需求减弱、供需矛盾失衡、经济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建材行业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积极应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阎晓峰说。

      数据显示,6月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0.4%,降幅收窄。在重点监测的31种建材产品中,有1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0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增长产品种类减少。其中,规模以上水泥企业产量达1.9亿吨,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8048.0万重量箱,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来看,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的6月份全国砂石骨料价格和产量可见,西江沿线和山西、贵州等地砂石价格保持稳定;重庆渝东渝西、湖南、青岛及长江多个港口机制砂石价格均呈下降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累计水泥产量9.53亿吨,同比增长1.3%(同口径),产量为2012年以来同期次低,仅略好于2020年同期水平。“其中,一季度需求有所回升;二季度需求减弱、旺季不旺,供需矛盾加剧,水泥价格持续低位下行,创出新低,尤其是水泥消费量比较大的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水泥价格跌幅较大,甚至部分地区水泥出厂价跌至成本线以下。”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陈柏林介绍。

      从利润来看,今年以来,煤炭、天然气等燃料价格明显回落,企业用能成本下降,成本压力有所改善,建材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份至6月份,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6%。其中,轻质建材、技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建筑卫生陶瓷和非金属矿制品工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其他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而利润总额增长的行业有防水材料、轻质建材、隔热保温材料、黏土和砂石开采、技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建筑卫生陶瓷、非金属矿采选业8个行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效益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较快。

      陈柏林表示,虽然煤炭价格持续下降,且降幅大于水泥价格降幅,致使上半年水泥企业成本压力有所减轻,但水泥行业盈利水平依旧惨淡,全国水泥价格低位下行。“预计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仍将呈现同比大幅下降,降幅在60%左右。”

      结构优化增强内生动力

      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成为建材行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中,加工制品业营业收入占比63.1%,比上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比68.0%,扩大11.0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达6.2%,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0.5个百分点。水泥混凝土桩、技术玻璃、玻璃纤维制品、花岗石板材等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对行业运行发挥较大支撑作用。

      “上半年,绿色建材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科技创新投入同比增长13%,重点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步伐加快,能效水平持续提升。”阎晓峰表示,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建材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非金属矿制品、技术玻璃、复合材料等领域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消费的建材产品占建材市场规模比重达到17.8%,比上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增加1.6个百分点。以玻璃产业为例,今年上半年,光伏、车辆、电子等制造业领域玻璃原片消费量占全国玻璃原片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扩大,其中光伏产业玻璃消费量同比增长65.9%,占玻璃消费量比重达到33.8%。

      建材行业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牢牢把握市场机遇,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练内功,促进建材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今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完成稳增长预期目标,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阎晓峰说。

      此外,建材行业企业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呈现良性循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建材商品进出口额达42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进口189.5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022年建材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8.7亿美元,增长20.8%。今年以来,众多外资企业加大在我国投资合作,涉及金额约100亿元。同时,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中材国际、科达制造等中国企业持续推动国际化发展,加快海外布局,在非洲、中亚、中东等地区建成了一批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生产线。不断深化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建材行业的发展空间。

      科技创新助力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是建材行业企业上半年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建材行业创新投入保持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创新投入预计将超过609亿元,同比增长13%。

      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材行业及企业一直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工作,自2020年以来,企业投入基础研究资金逾10亿元,900余项列入科技部重点支持的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其中,今年上半年获支持项目超过200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产品开发投入及产出保持快速增长,今年行业有效专利数有望突破6万件,再创新高。高世代玻璃基板、碲化镉发电玻璃、低介电玻璃纤维、氮化硅陶瓷轴承球等一批关键新材料实现产业化,有效保障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近3年,业内共有超过500家企业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创新投入达到5%,企业平均利润率超过16%,科研投入与企业效益实现互动互促。

      与此同时,绿色低碳消费为建材行业增添新动能。在2022年以来开展的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带动下,绿色建材市场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今年上半年,绿色建材产品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电商平台销售近20亿元,同比增长27%。新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2223张,同比增长72.1%,获证生产企业1115家,同比增长70.2%。截至上半年,总计发出绿色建材认证证书6054张,较2022年底增长58.0%。目前,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至12个,将更大范围、更强力度释放绿色建材消费潜力,增添行业发展动能。

      随着行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建材企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围绕“双碳”目标,建材重点领域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改造步伐,持续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截至今年上半年,达到或优于现行标杆水平的水泥熟料产能占比约15%,比上年末提升约5个百分点。建材企业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材上市企业ESG及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发布比例持续上升,今年已有58家企业发布报告,比2022年增加7家,较2021年增加16家。(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港珠澳大桥港澳跨境货车安排正式实施
    以兼职为饵 “培训贷”为何盯上大学生
    面对极端天气,我们如何应对?
    加拿大总理与妻子分居,曾坦言婚姻不完美,经历过“暴风雨”
  • - 体育场免费开放各校执行有差异 南昌市教育局:开...
  • - 江西全面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 - 建材多元发展空间大 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
  • - 展讯|春风化雨·艺心致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作...
  • - 江西的夏季 几分抒情 几分放浪
  • - “小小世界 真有‘艺’思”夏季儿童美术作品展在...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