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食品
    阿斯巴甜还能吃吗?专家表示,不应该脱离剂量来谈致癌问题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3-08-25 17:51: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朱兵兵  作者:陈渡归

      近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2B类)。阿斯巴甜究竟是什么?致癌风险有多高?甜味剂到底安不安全?

      一种广泛应用的合成甜味剂

      早餐的面包、日常咀嚼的口香糖……不知不觉中,阿斯巴甜已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这种代替蔗糖的合成甜味剂,由于甜度高、热量低、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药剂加工中。

      “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在食用后会在体内迅速代谢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教授范志红介绍,甲醇虽然具有毒性,但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实际用量很小,相应产生的甲醇含量也很小;而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存在于许多食物蛋白质中,分解后基本不会干扰身体的氨基酸平衡。除了对苯丙氨酸有代谢障碍的苯丙酮尿症患者,大多数人都可以食用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1965年问世,1974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作甜味剂以及多种食品的添加剂。1985年,中国在第二次食用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年会中通过使用阿斯巴甜,将其列入国标。迄今为止,阿斯巴甜已获许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近百个国家中作为食品添加使用。

      阿斯巴甜的用量受各国法规严格限制。2014年,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发布,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并对不同食品中阿斯巴甜的最大使用量作出规定,糕点类食品中每公斤添加量不能超过1.7克,面包中每公斤添加量不能超过4.0克。

      可能致癌物≠吃了会患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致癌物清单分为4类,由于不同物质与癌症关联度不同,其致癌可能性分级也存在差异。其中,1类致癌物为对人为确定致癌物。2A类致癌物为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阿斯巴甜所属的2B类致癌物为对人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3类致癌物为对人类致癌性可疑,尚无充分的人体或动物数据。4类致癌物则为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

      “阿斯巴甜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可能致癌物名单,并不意味着食用了就会得癌症。”范志红指出,很多种食物都含有或被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列出的1类、2A类、2B类致癌物,但并不影响人们销售和食用这些食物。

      “酒精饮料中的酒精、加工肉制品中的亚硝胺类物质、烧烤中的苯并芘之类多环芳烃物质等都是1类致癌物,有多少人因此戒酒、戒火腿、戒烧烤了?”范志红说,“不应该脱离剂量来谈致癌问题,在专家的建议下限剂量、减频次地正常食用即可。”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共同确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40毫克。多家机构在本次评估发布后也并未改变这一数值。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人们可以在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阿斯巴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本次评估结果表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通过对阿斯巴甜用量进行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

      把甜味剂替换成健康的天然食品

      无糖饼干、无糖酸奶、无糖果干……眼下,打着“控糖减肥”的广告、添加了各类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填满了超市货架,让消费者目不暇接。究竟哪些甜味剂是安全的?

      “很多甜味剂都有不利健康的负面研究报道。阿斯巴甜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它发现得早、研究得多。即便眼下看起来安全的甜味剂,未来也可能随着研究增多而发现负面作用。”范志红说,甜味剂的危害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经常食用就不必太过担心。

      “以阿斯巴甜为例,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相比1公斤食物中添加100克蔗糖,只需添加0.5克阿斯巴甜就可以达到同等的甜度。根据营养调查的频次法,一个月都不吃某样食物,称为不食用;一个月吃某样食物2至3次,称为偶尔吃;一周吃某样食物1次以上,称为经常吃。与酒精饮料、火腿、烧烤一样,对甜味剂的摄入也应该限制在偶尔为之的范围内。

      偶尔食用虽无妨,但甜味剂绝非健康良方。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非糖甜味剂使用指南》称,无糖甜味剂无益于控制体重或降低慢病风险;如果持续摄入,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甚至死亡风险。

      “甜味剂有问题,不等于大量吃糖更安全。”范志红说。近年来,“控糖”成为流行的健康话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事实上,无论是限制摄入糖还是限制摄入甜味剂,目的都是戒掉对甜味的心理依赖。如果一边鼓吹“控糖”,一边又大肆购买无糖食品,迷恋香精和甜味剂,无异于掩耳盗铃,反而给身体制造了混乱。

      “与其纠结哪些甜味剂安全,不如直接少吃甜食,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范志红认为,以天然食品代替甜味剂等各类食品添加剂,才是真正的健康选择。有控糖需求的人群可以用不加糖和油的全谷、薯类、杂豆主食代替无糖甜食,提高主食的营养素密度,让身体得到碳水化合物的满足感;用没有甜味的白水、淡茶、大麦茶、荞麦茶代替无糖饮料,享受清爽解渴的零糖、零脂肪、零热量饮品。(陈渡归)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乌珠穆沁草原上的“99号公路”
    云南曲靖:花田果园话丰收
    大熊猫“小奇迹”迎来3岁生日
    【丰收进行时】篁岭晒秋似画卷
  • - 10种典型模式发布 引领农村电商发展
  • - 点“数”成“金” 多地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 - 人流物流更趋活跃 折射经济量稳质升
  • - 全球学子嘉游赣 | 中外学生沉浸式体验“龙虎天下...
  • - 龙虎山景区:桨板选手们激情挥桨 竞逐泸溪河
  • - 首届“江西风景独好”旅游风光国际摄影周精品展...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