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产经时讯
    饮水思来源 仁和送万家——记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杨文龙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3-09-09 12:39:50  来源:大江网  编辑:朱兵兵  作者:陈春伟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张成、(陈春伟)报道:“年少轻狂时的创业初期,我最大的梦想是,赚了钱后买吉普车,自豪地带父母在樟树、丰城的大街上转转。”曾怀揣着质朴梦想的杨文龙,如今已成为一家大型知名现代医药集团的董事长,因其在公益慈善领域的突出贡献,9月5日,在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中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近三十年,杨文龙以个人或企业名义累计向希望工程、精准扶贫、抗疫救灾、修桥筑路等公益事业及社会弱势群体捐款、捐物逾5亿元,安置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劳动力就业3万余人次。

    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图片来源于仁和集团)

      善为己任 成为当地热心公益的企业家

      1962年,杨文龙出生于江西丰城市的一个农村家庭,刚满20岁,就在被誉为‘千年药都’的江西省樟树市开始了与药为伍的创业生涯。

      “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是杨文龙创业的初衷。凭借着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十足的干劲,他很快从中药材生意中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看着亲戚、朋友和不少家乡的乡亲生活困难,有的下岗找不到工作、有的卖苦力艰难谋生。源自于一种朴素的感恩情结——感恩家乡那片土地的养育深情,当自己有了一定能力时,“想要去帮助那片土地上的人”真挚想法在他心底萌发。

      杨文龙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家乡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

      于是,在年关岁末的时候,即便工作繁忙,杨文龙也一定会亲自操办或派遣专人负责置办大量年货,发放给丰城、樟树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及困难家庭。

      渐渐的,这成了他的一个习惯,至今已坚持20余年。当地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多年来杨文龙始终都坚持逢年过节去看望慰问。

      每年置办年货的数量逐年增加,发放的范围也逐年扩大。在丰城市、樟树市等地,当地众多困难家庭、下岗职工及孤寡老人,都受到过来自杨文龙不同程度的接济与帮助。

      “他(杨文龙)那时企业做得还不大,社会上比他有钱的老板很多,可他却是我们这里最热心扶贫济困的企业家之一。”樟树市当地很多人这样说。

      兼济天下 把爱和希望播撒在祖国大地

      几十年间,杨文龙闯广东、下江南、入四川。在商海大潮中,从江西省樟树市经营中药材艰辛起步,逐渐缔造出了一家享有广泛盛誉的医药企业,仁和集团。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于是就想着要去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人,为他们做一些实事。”杨文龙说,当自己内心这样的想法开始产生后,他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

      “自己创业富裕了,确实是靠自己努力打拼才实现的,但若没有改革开放赋予的机遇,自己怎能有人生事业成功的机会?既然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受惠者,那自己在富裕之后就理所应当要为社会作贡献!”

      于是,杨文龙把真情相助的群体,逐渐从家乡丰城的父老乡亲转向了其他更多地方的人身上。

      每当得知品学兼优的学子因为家境困难而遇到了求学困难,杨文龙慷慨而为,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和一些贫困学子结成对子,承诺一直帮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遇到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杨文龙除了出钱帮助他们解生活困难的燃眉之急,还想办法帮他们找到解困致富的出路。

      从丰城市到樟树市再到宜春市,后来是全省、全国其他地方,由下岗职工到孤寡老人再到贫困学子,杨文龙投以关注的目光,用心用情用力去帮助。

      仁心仁爱 构建企业的公益文化

      “企业的社会公益责任不仅仅是企业家一个人的善举,也是企业家和全体员工的长期坚持。”仁和集团成立后,杨文龙把公益慈善活动提高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

      杨文龙在将个人的扶贫救困之举上升为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同时,也着力在构建企业的公益慈善文化。仁和集团中的“仁”,即取自《论语》中的“仁者爱人”“人者仁也”,“和”则出自《礼记》中“礼之用和为贵”。

      “心中装着他人,就会产生爱心,心中拥有社会,就会产生责任。”杨文龙把自己的“医者仁心、仁者爱心”思想,通过仁和企业文化的构建传递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而后又通过全体员工奋力传递给社会。

      仁和集团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传递仁心仁爱的品牌精神:

      2002年,仁和集团出资为丰城市一个贫困乡村修建一条高标准的水泥路。至今,这里的乡亲们仍亲切地称这条路为“仁和致富路”。

      2008年起,仁和已连续15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累计援助340余万元款物,为身边的困难群众以及弱势群体送去了人道主义关怀和温暖。

      2008年江西发生冰雪灾害期间,仁和集团自费组建起电力抢险专业救援队,奔赴抚州等重灾区参加电力设施抢修。

      2009年10月,仁和集团为昌樟公路连线及赣江“双桥”工程捐资888万元。同年,向江西省“青苗关爱工程”、宜春市“中华情”和“仁和博爱送万家”等社会公益活动捐款共计300余万元。

      2013年4月20日晚,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当晚,杨文龙就亲自部署仁和集团成立赈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仁和集团抗震救灾志愿者团队,奔赴芦山县灾区参与现场救援。

      2020年1月28日,仁和集团通过樟树市红十字会捐款600万元人民币,定向用于采购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口罩、医疗器械、药品等急需防疫物资,支援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月25日,再次通过樟树市红十字会捐赠防疫消毒物资价值100万元,为樟树市城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居家消毒防疫用品;疫情期间,仁和集团号召各省区、各子公司积极捐款捐物,累计超2000万元;

      2021年7月,仁和集团将投资总额约8921.5万元的自建房产工布天街项目中的“演艺中心”“城市客厅”无偿捐赠与林芝市慈善总会,用于林芝市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公益事业。

      2022年6月,仁和通过樟树市红十字会,向樟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捐赠245万元,定向用于购买和改装救护车18辆,为樟树市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疫情防控、医疗救援等工作提供便利。

      ……

      “一个企业,一百年、一千年,留给人们的,不是产品、业绩,更不是厂房、设备,而是企业的文化。这种文化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文龙说,无论仁和集团将来走多远、发展走向何方,但在仁和集团的企业文化中,仁爱永远是最深层的内涵。

    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图片来源于仁和集团)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纪念邮票首发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北极点
    稻香鱼肥丰收年
    乌珠穆沁草原上的“99号公路”
  • - 饮水思来源 仁和送万家——记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 - 拼手速,瓜分两百万现金券!“约惠湾里.乐购洪城...
  • - 【大湾主推】9月12日!这场国际赛事,“骑”聚湾...
  •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在江西景德镇成立
  • - 2023全国旅行商渠道营销大会在江西婺源召开
  • - 江西非遗精彩亮相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