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规避技术“挂空挡” 中国科技企业抢抓专利布局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3-09-15 16:59:23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辑:孙以聪  作者:彭思雨

      9月13日,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我国通信行业专利建设走在全球前列,通讯领域企业通过建立专利池、与合作方建立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参与通信标准制定等途径构筑技术“护城河”。此外,一批科技公司也在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6G等新兴技术领域专利布局。

      业内人士表示,对尚未形成国际技术标准的新兴技术,中国企业要一边追求技术创新,一边通过完善专利布局保护自身技术价值,避免技术“挂空挡”。同时,要做好高价值专利布局,打造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

      从竞争到合作

      华为和小米长达8个月之久的专利之争日前终于以“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告终。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请求人华为起诉小米的专利侵权案件。从专利内容来看,共涉及四个专利,分别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和“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这份许可协议再次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也让我们得以加大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

      小米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小米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识产权价值观,尊重知识产权,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以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普惠,让科技惠及更广泛人群。”

      一位知识产权法领域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全球交叉许可协议常用于规避企业间的专利纠纷,规定双方将各自拥有的专利相互许可使用,由哪一方向另一方支付许可费,取决于双方的专利价值和市场情况。科技企业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在专利领域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反映出这些企业对技术成果保护和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视,也体现其对知识产权合作和规则理解更加成熟。

      热衷技术“卡位赛”

      近年来,中国科技企业愈发加快技术专利布局,仅从通信行业领域就可见一斑。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企业中,华为以5805件位居第一,OPPO以2875件位居第四,vivo以2327件位居第八,中兴以1862件位居第九。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技术来源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6月16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专利总申请量的73.77%。

      同时,通信领域企业通过与合作方建立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参与通信标准制定等途径逐渐建立起全球技术话语权。例如,今年7月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华为已累计签署近200项双边许可协议,超过350家公司已通过专利池获得华为专利许可。华为已与三星、OPPO等领先科技企业以及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斯巴鲁、雷诺、兰博基尼和宾利等顶级汽车制造商达成了专利许可安排。

      互联网行业和制造业对专利重视程度也不低。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度报告》显示,腾讯、百度、京东方和格力电器同样位居2022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在6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活跃。

      在6G通信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球6G通信技术相关专利申请达7万余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约2.8万件,占比39.8%,在各国居首;美国约1.7万余件,占比24.7%,韩国、日本、欧洲分列其后。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领域专利申请量均为14.9万件,分别占比27%,并列第一。

      向高价值跃升

      当前,我国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正在经历从追求知识产权数量到重视知识产权质量的变革。百度专利事务部崔玲玲告诉记者:“追求数量体现在企业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很高,目的是通过知识产权创造形成专利规模。而追求质量则意味着要创造可用、好用的专利,能够对核心创新点形成有效保护,同时能够实现技术输出,使高价值专利进一步引领创新发展。”

      在积累了一定规模后,我国科技企业想方设法提升专利成果转化能力。华为曾在2022年《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中表示,以前华为打造知识产权是为了自我防卫,为了保证自己的业务安全而努力。当华为已经通过多年积累在5G、WiFi-6、音视频编解码、光传输、光智能等几大领域形成高价值专利包,并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后,华为要构建合理的价格基准,让产业界公平合理地使用华为的专利技术,获得适当的研发回报的同时,也有利于华为在国际社会奠定创新者形象。华为使用了别人的专利,也要合理付费,这样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

      “积累专利的目的不是让它‘沉睡’,而是能够为业务带来价值。”崔玲玲表示,百度专利部门日常很重要的工作是梳理现有的专利与业务的对应关系,将专利不停地推向市场,通过技术和业务的对外合作来输出专利许可。

      在前沿技术领域提早进行专利布局至关重要。业内人士坦言,相较一些欧美国家的科技企业,中国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的成熟度仍有待提升。不过,中国企业近年来在从形成专利规模到追求质量的过程中积累起的宝贵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在尚未形成全球技术标准的新兴科技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百度集团日前举办了“2023百度十大科技前沿发明”发布会,十大前沿发明中,超过70%涉及大模型和重构创新。崔玲玲表示:“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保护和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百度一方面在优势领域继续保持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拓展过去不具备的技术领域能力,做更多外围保护式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多交叉许可的机会和空间。当企业大力投入技术研发并取得技术成果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必须同步,绝不能让技术‘挂空挡’。”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启幕
    中外嘉宾参加2023北京文化论坛朝阳区线路观摩
    航拍腾格里沙漠盐湖景观 宛如“地球心脏”
    多国政党代表畅游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 - 江西省委党校高校处级干部培训班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 - “乡村环境美不美 现场评比见真章”龙兴街道开展...
  • - 荷湖乡:深入推进“宅改”扫尾工作
  • - “客家风华 传承匠心——赣州工艺美术作品展”在...
  • - 第六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南昌启幕
  •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在江西景德镇成立
  • - 初心连环画第七十二期:莲花君子刘仁堪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