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三农经济
    耕地保护夯实大国“耕基” 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固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4-01-08 16:46:36  来源:人民网  编辑:朱兵兵  作者:欧阳易佳

      人民网记者在湖南省保靖县采访粮食种植情况。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靠稳定耕地面积,也要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从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探索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同步推进,再到“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红线越拉越紧,饭碗端得越加牢固。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发布,从法律制度层面提出,在国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下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耕地。

      保障耕地数量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保护耕地,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18亿亩耕地红线的底线绝不能突破。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郧文聚表示,要稳住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首先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从规划引领到市场配置,节约集约用地举措越来越精细;从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耕地保护政策越来越严格……一系列举措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下降了40.85%,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提升了60%,全国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耕地总量连续两年止减回增。2023上半年全国地类变化监测结果显示,耕地总量有望连续第三年保持净增加态势。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汤怀志认为,在稳住耕地总量的同时,还需要稳定的耕地格局,要确保耕地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

      “我们要认识到耕地资源区位的极端重要性,一年一熟的耕地与一年三熟的耕地是不一样的;旱能灌涝能排、农业机械能进能出的耕地,与靠天吃饭、耕牛都用不上的耕地也是不一样的。”汤怀志说,提升耕地质量,必须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和管护力度,要充分发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综合集成效应,大幅度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和质量、效率,确保耕地利用不断向好、向优,提高耕地产能。同时也要维持耕地资源生态安定格局,真正做到“数质并重、永续利用”。

      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确保土地利用经济可行性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事实证明,想要端牢饭碗,就得保护好耕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调动耕地保护责任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要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

      对此,郧文聚认为,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等方式,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种地积极性。

      “以我们在四川调研数据来看,当地农民种柑橘,每亩一年收益7000元以上,种粮仅有1000元左右。”汤怀志建议,建立耕地生产粮食放弃经济作物的机会成本由政府合理分担机制,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农民承担种植成本和风险的能力。

      郧文聚表示,要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大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科研力度,积极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

      “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和政策解读,让农民了解政策内容和政策实施情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汤怀志说,要加强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促进农民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耕地保护道路

      汤怀志认为,耕地保护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其中数量是前提,质量是关键,生态是根本。

      “没有数量的质量是无法保障口粮绝对安全,没有质量的数量同样不可行。”汤怀志说,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建立在数量、质量、生态三个基本支撑点之上,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郧文聚表示,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就要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更新迭代、健全完善制度建设。“不好用、不管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制度,不管怎么逻辑严谨、用词考究,也终究是‘空制度’。”

      “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郧文聚说,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汤怀志补充说,要扎实推进耕地保护专项整治,着力纠治占而不补、补而不实、弄虚作假等问题。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行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有改善、布局持续稳定。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壁纸换新!海军航空兵跨昼夜训练大片
    2024地球离太阳最近的一天
    港珠澳大桥全年客车通车量创新高 港澳单牌车占比过半
    谢谢每一个勇敢的你
  • - “知产”变“资产” 江西成效如何?
  • - 2023年江西公安受理群众求助74.7万起 处理群众纠...
  • - 今年年夜饭你怎么选?
  • - “黟”见倾心,自在桃源丨乘高铁游黟县专场旅游...
  • - 开年大展:江西省博物馆“御瓷归来”展现瓷器巅...
  • - 江西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元旦假期,哪种跨年成热点?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江西省景德镇监狱举行岗位练兵 120余名青年民警...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