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本网专稿
    “智”护鄱阳湖(图)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4-07-06 15:40:00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左阳天  作者:侯雨琪、刘芳菁、朱正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侯雨琪、刘芳菁、全媒体记者朱正报道:“茫茫彭蠡春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江西省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每年都似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70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越冬,为这片水域增添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福章先生、丁文宁先生带领的科考队在鄱阳湖大湖池发现了100余只白鹤,这一惊人发现轰动全球,让这濒临灭绝的物种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恰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江西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省级)也由此应运而生,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肩负起以复兴白鹤为代表的珍稀候鸟种群、推动鄱阳湖生态繁荣的重大使命,宛如鄱阳湖畔的一座灯塔,照亮了候鸟的生存之路。

      40多年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守护候鸟的征程中不懈努力、持续探索。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保护区实现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创新与突破。究竟有哪些新颖的模式和独特的方法让鄱阳湖焕然一“新”?为揭开谜底,大江网新闻客户端全媒体记者带您一同探寻。

    鄱阳湖的白鹤、小天鹅

      科技赋能,开启智慧守护新征程

      在鄱阳湖的大湖深处,新兴技术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正悄然改变着湿地保护的方式。过去,保护区工作人员巡护靠走、执法靠吼,面临着巡护范围有限、监测误差大的难题。然而,随着AI识别、无人机自动巡护、5G网络的加入,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断重塑着湿地候鸟保护格局,推动着保护区建设迈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未来。

      2023年,鄱阳湖迎来了一位智慧的“大管家”——智慧管理平台。它串联了前端探头、监测仪和无人机等设备,整合有效资源,实现智慧预警、智慧巡护、智慧监测、智慧分析、智慧推演五大功能。如今,保护区的新成员周钰玲已经熟练掌握了智慧管理平台的使用,只需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透过远程探头实时查看湖区的风云变幻,犹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今年3 月初,周钰玲通过视频监控发现一只幼年白鹤被困在大汊湖东洲头草洲上,无法自由翱翔。于是,她迅速启动基层站采取紧急救助措施,最终这只白鹤得以成功脱险,再次振翅高飞于鄱阳湖畔。

    鄱阳湖保护区的塔监控中心

      环境改造,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

      保护区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依据不同鸟类的习性和地形特点,精心施策,通过挖掘沟塘、堆建坡滩、填平缺口、种植植被以及加强水系连通等一系列措施,为鸟类营造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

      为解决候鸟食源、恢复湖区植被,2023年 4月,保护区与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北秀湖植物园联合开展了鄱阳湖鹤类食源性水生植物种源培育及物种恢复工作。现场采样结果令人欣喜,刺苦草的冬芽数量已达到每平方米850颗,相较于栽种初期的每平方米9 颗,增长了90余倍。

    鄱阳湖保护区开展冬季鸟类监测

      国际携手,共筑候鸟迁飞保护新长城

      每年,全球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万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恰似“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目前,全球共有9 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无疑是其中最繁忙的一条。鄱阳湖,在1060块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关键栖息地评估中,评分第一、贡献第一、重要性第一,承载着守护候鸟迁飞的重要使命,恰似鄱阳湖上的一座守护堡垒。

      在2021年第二届国际观鸟周活动中,保护区与俄罗斯克塔雷克国家公园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在白鹤越冬地和繁殖地的首次跨国合作,进行了多次线上线下交流,收获了白鹤在西伯利亚冰冻苔原的生活史、小鹤野外孵化视频等珍贵研究材料。在2023年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期间,保护区在中俄候鸟保护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签署了中俄、中蒙保护区白鹤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白鹤保护联合宣言。

      此外,保护区还与吉林莫莫格、内蒙古科尔沁、吉林向海、南矶湿地等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签订了《白鹤迁徙路线联袂保护区合作协议》,以扫除白鹤迁飞沿线保护协作的“盲区”,实现了以“生态接力”打造白鹤保护的“万里走廊”,让白鹤的迁徙之路更加通畅无阻。

    鄱阳湖保护区工作人员使用智慧管理平台查看湖区越冬候鸟动态 

      添绿增金,描绘生态和谐新画卷

      昔日,鄱阳湖畔的村民们依水而居,捕鱼为生。面对乡亲们的生计挑战,渔民出身的张海平挺身而出,决心带领大家走出一条新的致富道路,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FAO-GEF江西湿地项目的支持下,保护区助力张海平与108户村民联合成立裕农蓝莓专业合作社。其中,87户村民在蓝莓基地拥有7 棵蓝莓树,蓝莓的收成完全归他们所有。到了2023年,每户每年通过蓝莓种植增加了约1000元的收入。此外,合作社成员在蓝莓基地打工,每天还能获得120至 150元的额外收入。在保护区的推动下,裕农蓝莓专业合作社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致力于生态保护,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和候鸟保护巡护工作。

      张海平只是鄱阳湖畔众多转型渔民的一个生动缩影。在FAO-GEF江西湿地项目支持下,保护区依托沿湖11个基层站点,不断丰富湖区绿色经济业态,大力推动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通过与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共同在沙湖山实施生态旅游营地示范项目,精心打造露营度假基地,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惠及村民60余人,年人均收入增加2 万余元。支持吴城镇丁山村、三角乡永丰村开展生态垂钓、草莓基地种植等特色项目,共解决就业岗位100余个,保障就业家庭80余户,带动农民增收近200万元。支持开展马影湖“摄影+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通过聘请湖区禁捕退捕渔民加入巡护队伍,每年对他们进行签约、考评,扩充了渔民上岸后的就业岗位,保障再就业家庭达到220余户。

    鄱阳湖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候鸟巡护监测

      40多年来,一代代保护区的守护者初心不改、坚守奉献,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恰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今,白鹤从最初发现的100余只壮大到如今的5000余只,保护区鸟种记录由310种增长到387种,高等植物记录由476种增长到602种,实现了鄱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向优,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在鄱阳湖畔徐徐展开。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15日金星将以昏星姿态迎来最亮时刻,准备观赏!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目标2030年登月!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全面进入初样研制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再“加码”
  • - 行业见证江西75年|民航运输史:从102人到千万机...
  • - 行业见证江西75年|老中医伍炳彩的坚守
  • - 行业见证江西75年|省图书馆三建馆舍 见证书香里...
  • - 《中国旅游报》头版:诚信相伴 乐游江西
  • - 江西吉水:游园庆元宵
  • - 江西瑞金:猜灯谜 买灯彩 闹元宵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村委会400万元盖楼竟是违建 执法部门“以罚代管...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