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保险公司的商业健康险迎来迭代升级,其中既有公众熟知的“惠民保”也有网红产品“百万医疗险”。有研究机构统计,2023年商业健康险的保费突破9000亿元,但整体赔付未超过2000亿元。与此同时,商业健康险的保费增速开始放缓。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寻找新的蓝海,成为业内持续关注的话题。
商业健康险的创新需要在提高保障水平上下功夫。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大病保险覆盖人群也在持续提升,成为公众健康的两道基础防线。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的药品、疗法不断出现,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公众的医疗支出在个人支出中占比仍然较高。这就需要商业健康险进一步发挥保障功能,在医保外用药、特殊疗法、自费支出等方面提升赔付比例,降低个人医疗支出负担。
商业健康险的创新需要在带病体、老龄人群、新市民等特定群体的保险保障中发力。传统的商业健康险偏爱健康人群,消费者投保时稍有体检异常有很大概率被拒保。从各保险公司公布的短期健康险产品赔付率数据可以看出,不少产品的赔付率只有20%,赔付率最高的也低于50%。这一方面说明参保人的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感、获得感。健康人群买得到但用得少,特定群体有需求却买不到。目前,部分商业健康险已开始采用差异化费率,保险公司具备了开发新产品的精算基础。下一步,还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精细化设计产品条款,满足公众的保障需求。
商业健康险的创新应该在深耕下沉市场,提升覆盖面上下功夫。从市场研究机构调查来看,商业健康险的整体覆盖面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均健康险保单的持有量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东部地区人均健康险保单持有数量往往高于西部地区。在广大农村地区商业健康险的覆盖面也与城镇地区有不小差距。从数据上看,产品覆盖率较低的地区往往是保障较为缺乏的地区,也是商业健康险未来应该持续发力、深耕开拓的广阔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保险产品相比,商业健康险往往需要逐年续保。而目前在销售和续保中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问题需要防范。例如,此前监管部门多次提出的“首月1元”“首月0元”的销售误导行为时不时换个“马甲”,以“首月赠险”“首月免费”等方式出现。保险中介平台和代理人以此作为销售噱头,极易产生投保和理赔纠纷,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健康险说到底是保险产品,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创新都需要遵循“保险姓保”的原则,守正创新,在提升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上下功夫。在销售中更需要符合产品适当性规则,把合适的产品推荐给有需要的消费者,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