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汽车
    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咋成了“充电坑”?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4-10-18 15:53:34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左阳天  作者:康劲

      APP首页隐藏服务费,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后收取高额停车费,充值容易退余额难

      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咋成了“充电坑”?

      阅读提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成了车主的“刚需”。然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不透明、充值容易退余额难、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然后收取高额停车费等乱象也随之而来。

      APP首页显示充电每度0.86元,但实际充电还要收取每度0.24元的服务费;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充电,然后收取高额的停车费、占位费;一些充电桩必须先充值再充电,但是余额却怎么也退不回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不透明、服务没保障等乱象也较多。

      充电桩究竟由谁监管?

      近日,有读者向记者反映,兰州市雁白大桥下有充电站存在“吞费”现象,先让用户充值,结果余额怎么也退不回来。

      记者按照手机地图的提示找到了这家充电站,看到了多个闲置的充电桩。记者插枪、扫码后充值30元,却显示充电失败,换一台充电桩,依然显示“故障”。充电不成功后,记者申请退款,很快收到“退款申请已提交,待商家处理”的提醒。

      记者查询后得知,受理商家为浙江安吉某大数据技术服务公司。第三天后,记者收到了处理结果:“抱歉,你的退款申请未通过。”

      此后,记者拨打商家客服电话进行咨询,语音提示“退费问题,请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记者反复拨打几次之后,依然收到这样的提示,但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退费,依然“未通过”。

      无奈之下,记者向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平台进行投诉,并提供了相关证据。随后,接到兰州市城关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电话反馈,工作人员表示,案件应找兰州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处理。然后,记者再向兰州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投诉,同样也接到电话反馈,工作人员表示案件处理单位按属地划分就应该是城关区市场监管部门……

      最终结果是,在12315平台上,记者的投诉被推来推去,并收到了“不予受理”的通知。城关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称,“那个充电站,有高新区分局的批文,他们为什么不管?”高新区分局市场监管部门则表示,“明明就在城关区的辖区,怎么能推给别人?”

      经营企业在兰州,收费却远在浙江安吉,商家的客服电话将退费问题推给小程序,监管部门在不同的单位间推诿,30元的一笔小费用,“测”出了充电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漏洞。

      “充电刺客”是如何形成的?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屡创历史新高,充电桩市场也迎来快速扩张。来自中国充电联盟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32.9万台;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2万台。

      在兰州,各类充电桩在小区、商业街、办公楼附近和服务区相继建起来。仅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通过地图搜索,就可以找到160多家充电站。

      便利的充电设施,方便了从电动自行车到电动汽车的广大消费者,构成了绿色出行时代的新图景,但由此带来的消费“痛点”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退费难”是目前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一些充电企业“不退费”的理由五花八门。比如有的企业钻“申请退费”的空子,一些消费者出于钱少怕麻烦、认为费用已经用完或者误认为会自动退费等原因,忽略申请;有的在系统中为退费设置种种障碍,侵害消费者权益。还有企业直接设定“霸道条款”,推诿扯皮,拒不退费。

      还有一些充电设施和停车场“深度绑定”,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充电,然后收取高额的停车费、占位费。有车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国庆假期在浙江某服务区充电25分钟,被收取160元的占位费。与此同时,一些充电站在收取超时占位费的告知环节,存在公示信息不全、收费提醒不够等问题。

      此外,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广西柳州市1家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商、3家电动汽车充电场站“卷款跑路”,涉及车主预充值资金50多万元,难以追索。

      虽然目前充电桩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充电便利”却变成“充电刺客”,市场监管亟须加强。

      加强监管,提升价格透明度

      目前,有关充电桩的消费投诉呈现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才能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有许多车主抱怨,为充电需要下载多个APP或者使用微信小程序,几乎是一个APP一个“收费套路”,手机里下载了多个APP后,每个APP注册、充值等流程都不相同,不仅使用体验非常差,也为不法经营和违规收费留下“空档”。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提升充电桩价格的透明度和服务的质量,有必要对充电桩的各类小程序和APP进行统一监管,确保充电桩的电费、服务费清晰明了。

      此外,地方政府也应将充电桩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遇到的职责分工、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安全运营维护责任、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记者 康劲)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伊春多彩五花山火爆“出圈”
    福建平潭:最美金沙滩 踏浪逐日落
    古韵今风 乐游襄阳
    珍视自然瑰宝 守护候鸟迁飞
  • - 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咋成了“充电坑”?
  • - 助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多部门打出“组合拳”
  • - 门口就在眼前,失能老年人难“走”出去
  • - 全国第一!9月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
  • - 中部第一!江西国庆假日旅游市场分析出炉
  • - 戏曲百戏盛典赣剧大放异彩,江西1人荣膺新时代中...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来“问计江西”为构建“骑手友好社区”添砖加瓦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