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 |||
警惕“职业打假人” |
|||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4-11-07 18:01:45 来源: 编辑:左阳天 | |||
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良品铺子产品配料表造假,酸辣粉里没有粉,藕粉掺杂木薯淀粉”等,引发网友关注。还有爆料说,该博主为了此次“举报”不惜花了3个月时间准备,搜集证据。 如此“铁证如山”,言之凿凿。博主前往良品铺子总部“交涉”。最终,良品铺子只得主动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 然而到了媒体的报道中这个细节被忽略了,直接写成了:良品铺子被立案调查。 看到这些消息,笔者脑海中首先蹦出了一个名词:职业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在当下错综复杂的舆论生态中,俨然已经成了正义的化身,以一己之力伸张正义。因为其符合孤单英雄的叙事逻辑,所以极易获得大众的认可,并迅速点燃网络。可这样的网红由于缺乏职业伦理的约束,也显得极其脆弱,就像已经凉透的网络红人“铁头”一样。 笔者想到的第二个词是:规制。 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以下简称《重点举措》),其中便将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作为重要内容。这意味着职业打假人也被戴上了“紧箍咒”。 重点举措还提出,要“严格落实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材料等瑕疵不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可对于职业打假人,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材料往往是他们下手的“重点区域”。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年共监测2.4万个“职业索赔人”发起73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有22万起。 这些案件或大或小,但汇聚到一起,必将对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危害不可小觑,更值警醒。 当然,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的问题对老百姓就是天大的事情,岂容马虎! 可当食品安全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网络舆情后,这个问题性质已然转变,变成了一个高度契合网民情绪的狂欢。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坚定相信: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为此,就让我们静静等待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也等待公平、正义。 |
|||
回到首页 >> | |||
您可能感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