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汽车
    “油电平权”呼声再起 多能源路径共建汽车产业健康生态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4-12-06 17:2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左阳天  作者:张懿

      2024年进入最后一个月,对于车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年度收官月。按照以往的规律,年底销量冲刺各大车企会花样出台促销政策,但是在价格战持续一年多后,今年的年底,“降价促销”已经成了极少部分车企的“特权”。

      就在上个月,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乌镇汽车论坛上公开表示,全国71家乘用车企,连续三年盈利的仅剩3家。惨烈的价格战背后,大部分车企陷入了增量不增利的怪圈。这直接影响着车企的健康发展,供应链的稳定以及资金链的安全。在盈利能力持续减弱的情况下,一些车企和供应商只能裁员降本,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寒意。

      早在今年9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公开发文呼吁,持续的“价格战”等因素使得汽车经销商面临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突出问题,仅今年前8个月,致使新车市场整个零售损失超千亿。

      一边承受着持续的利润失血,一边又在高强度投入到新能源转型,“用油车赚的钱补贴电车赔的钱,再把油车卷死”成为了行业怪圈。

      早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便一直呼吁“油电平权”,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齐头并进,共同推动车市高质量发展。今年11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重庆汽车工程协会年会上建言:“坚持稳妥转型,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发展活力。”

      随着“油电平权”的讨论声重回大众视野,是时候让汽车产业回归理性,考虑推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均衡发展,让企业有一些喘息的时间,让转型步伐更加扎实,企业发展更加健康,产业生态更加良性。

      正视燃油车价值,共建良性产业生态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过半。

      此消彼长之下,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压,一度被市场唱衰。特别是在一些“垂直切换”,“全面替代”的非理性声音下,甚至是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放在了对立面,忽视了燃油车一直以来是车企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亿万燃油税的贡献者。

      一个怪现象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却陷入仅3家乘用车企连续三年盈利,行业增量不增收的窘境。

      一直以来,各大汽车集团、自主车企,都是采用“油补电”的方式发展新能源车,但是新能源车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最终将油车也拖入价格竞争,这被认为是车企利润大幅失血的主要原因。

      车企的经营状况严峻,会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链的稳定,导致裁员潮出现,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汽车行业生存环境的恶化。

      “坚持稳妥转型,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发展活力,实现高水平转型升级,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为理性地看待产业变革与市场竞争,立足市场实际需求,推出更多技术过硬、质量可靠的汽车,坚决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行为,不断强化行业自律、维护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郭守刚的发言也说出了车企的心声。历经数十年发展,中国已经拥有充足的燃油车产能和完善的产业链,燃油车市场的萎缩,也就意味着相关产业效益下滑,产能和投资的浪费,这些损失也就成了产业转型过急的代价。

      鼓励多能源路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不光是国内面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正在从之前全面电动化的趋势放缓,提倡油电共进。

      我国现在已经是汽车第一大出口国,但是我们出口的汽车中,燃油车占比近80%,一方面说明海外依然是以燃油车为主体的市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燃油车的全球竞争力正在提升。

      过去,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以实现“弯道超车”。但是,海外市场的汽车消费需求与国内不尽相同,每个市场都会有各自的选择。为适应这种需求,“油电共进”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弯道”“直道”同时发力,才能在海外市场实现“超车”,真正缩小与跨国车企的差距,在海外市场站稳一席之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由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降低碳排放是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重任,但清洁低碳不是只有纯电动车可以做到,现在市面上的混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核心技术一直在突破,能耗不断降低,一箱油可行驶上千公里,这是基于内燃机技术百年积累而获得的成果。纯电动车因为发展时间较短,无论是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还是绿电比例远远低于火力发电,这些因素累加,都让纯电动车距离理想中的绿色低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均衡发展,稳妥转型,不止是保护中国汽车市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长果实,更是对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负责。价格战过度透支上下游合理利润,同时将质量风险推向了消费者,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车企所不希望看到的。

      从公开数据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新能源车中带内燃机的车型,如插混、增程式等车型销量一直在上涨,仅今年前8个月,插混车型就猛增84.2%。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的国家里,补能还无法一步到位,燃油车是保障长途出行安全的首选。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燃油车及其衍生车型销量占比超过80%,提升内燃机技术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做强做大的优选路径。

      油车与电车不应该对立关系,短期内也不具备取代的条件,多能源路径在并存与互补中彼此促进,齐心协力“走上去”、“走出去”,才是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是时候用“一把尺子”衡量油电的行业贡献和节能效果,让汽车行业回归市场公平竞争,有序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懿)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宇宙级浪漫!贡嘎雪山、猎户座、“火箭云”同框
    哈马斯称愿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 加沙民众期盼和平早日到来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美国拖缴年费
    俄外交部宣布对30名英国公民进行制裁
  • - “空中车险”正在起飞
  • -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什么回...
  • - “无人”闯祸谁买单?车险亟待跟上自动驾驶步伐
  • - 赣鄱文旅蝶变向新
  • - 这仙境般的地方是哪? 答案出乎意料!
  • - 文明旅游主题宣传活动在赣州市成功举办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闭幕 邀世界...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