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揭秘车贷诈骗链条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4-12-11 17:40:37  来源:新华网  编辑:左阳天  作者:黄江林

      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征信白户”贷款购买豪车,提车后立即转卖套现、分赃……

      近期,天津、山东、上海等地警方打掉多个涉汽车贷款诈骗犯罪团伙,有的涉案金额上亿元,一条环环相扣的车贷诈骗黑色链条由此揭开。

      为了3万元背上几十万元贷款

      近期,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成功打掉了一个涉汽车贷款诈骗的跨省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3人,涉案金额上亿元。牵涉其中的张某至今仍“稀里糊涂”。

      今年2月,张某从山东淄博赶到天津市河东区报案,称自己“被骗了”。张某当时称,半年多前,经王某和高某介绍,来天津贷款购买了一辆价值45万元的某品牌汽车。双方约定,购得车辆归王某所有,首付款、月供均由王某垫付,他只配合申请汽车贷款,并拿到3万元的报酬。

      “当时王某、高某说,只需要来天津做一笔车贷流水,就可以帮我提升贷款资质。”想到来天津有人管吃住,还能分到一笔钱,张某欣然答应。但按约定贷款买车2个月后,王某和高某再也联系不上。

      介绍人不见了踪影,车子不归自己所有,几十万元贷款却还在自己名下,张某慌了神,向警方求助。

      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即组织经侦部门民警对案件进行研判分析。“经过深入分析发现,王某、高某大量给他人交首付购车,短时间内又获得回款,非常可疑。”河东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樊鸿博说。

      随着相关线索汇集,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车贷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一个叫王某龙的人,他在全国范围内控制了多个类似于王某等人的小团伙,并为小团伙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支付车辆首付实施贷款诈骗。王某、高某作为该犯罪团伙中的成员,负责寻找、联系“背贷人”等工作。

      张某贷款花45万元购买的车辆,几个小时后被以约4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山东的二手车商。一贷一卖之间,犯罪团伙从银行套利20多万元。“这些钱被分给10多个人,多的分到十多万元,最少的也拿到了5000元。”河东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五大队民警樊宇说。

      “垫资人”“中介”“背贷人”等各有分工

      近来,全国多地发生类似车贷诈骗案件。

      不久前,上海青浦警方侦破一起汽车贷款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贷款诈骗金额300余万元。今年夏天,山东省德州乐陵市公安局侦破一起特大涉汽车贷款诈骗案,抓获团伙犯罪嫌疑人17人,涉案价值达1.2亿余元。

      记者了解到,车贷诈骗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涉及“垫资人”“中介”“背贷人”等多个角色。

      “‘垫资人’一般是贷款诈骗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樊宇说,“垫资人”主要为支付车辆首付、骗取贷款提供资金。为了防止骗局被快速识破,有的“垫资人”会为“背贷人”提供3至4个月的月供资金。

      “中介”负责物色“征信白户”、助贷、买卖车辆等。据介绍,“中介”还会进一步细分为“联系人”“助贷人”“销赃人”等。

      “‘联系人’负责寻找‘背贷人’,也就是在全国各地物色‘征信白户’。‘助贷人’通过伪造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等方式给‘背贷人’进行‘包装’,还会提供相应的贷款指导和培训。”办案民警说。

      与此同时,“销赃人”提前找好买家,等贷款购车完成后,短时间内将车辆转手、变现。

      “背贷人”是这条黑色产业链上的“工具人”。警方介绍,“背贷人”往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无固定工作,急需资金或急于提升自身贷款资质。在“首付不用本人付、贷款不用本人还,还能拿到分红”等话术诱惑下,一些人选择出卖征信配合“中介”贷款。

      一个“背贷人”的征信,三四个月时间就会被“榨干”。天津警方查处的这一团伙中,有“背贷人”在多地贷款购买了4辆车,总价值200余万元。

      漏洞亟待补齐

      天津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车贷诈骗案件呈现出高频、快速、流窜作案等特点。

      由于犯罪分子手中拥有车辆全套贷款手续,第三方人员购买过后,追赃挽损难度大。金融机构无法收回放贷资金,损失巨大。

      樊鸿博说:“有些人从事过汽车贸易工作,或有银行借贷部门工作经历。申请贷款时,会通过手机申请、规避面签,并让‘背贷人’将贷款周期拉满,从而提高银行的放贷意愿。购买车辆时,也会选择更容易贷款购买的小众豪华品牌轿车。”

      有的银行没有对贷款人进行严格审核;有的银行贷后管理松散,未对汽车上牌后的抵押情况进行有效跟踪,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受访人士认为,银行等贷款机构应完善内控机制,加强信贷管理、从业人员纪律约束,严格落实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贷款“三查”工作。

      “从事汽车销售的4S店、二手车商,一般是能够发现其中蹊跷的;但有些人为了获利,在不担责的情况下,揣着明白装糊涂。”办案民警说,车辆从购买、上牌到卖出仅仅几个小时,行车里程只有20多公里,明显不符合常规。汽车行业应加大监管力度和从业人员教育,防止违规操作。

      此类案件中,“背贷人”不乏农民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樊鸿博说,刑法明确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警方提示,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珍惜自身信用记录,不要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沦为违法犯罪分子的帮凶。(黄江林)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波兰总理说俄乌和谈可能将于今冬开始
    乌克兰计划召开联络小组会议 讨论通过外交手段结束战争
    巴黎圣母院修复后首次向公众开放 约2500名幸运儿见证历史时刻
    宇宙级浪漫!贡嘎雪山、猎户座、“火箭云”同框
  • - 惹众怒的共享充电宝:超1秒按半小时收费 暗藏消...
  • - AI学习机“学习神器”还是“智商税”?
  • - 揭秘车贷诈骗链条
  • - “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主题游轮全球首航
  • - 江西省三个团队荣获2024年全国“百团汇演”优秀...
  • - 文化之光浸润山川河流——江西省持续推进公共文...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年轻干部当常怀“三心”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