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经济视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助力洋港村乡村振兴发展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5-01-26 10:32:05  来源:大江网  编辑:左阳天  作者: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初冬的洋港村,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静铺展。走进洋港村,青砖黛瓦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步一变,一户一景,人来车往、犬吠鸡鸣,村民们忙着整理农具、张罗年货,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好一幅“产业朝气蓬勃、环境宜居宜业”的秀美乡村画卷。

      谁也想不到,这个面积6平方公里,“五分田、四分林、一分水”的传统农业村,在几年前土地荒芜、道路泥泞,集体经济孱弱,村民们守着几分薄田,致富无门。“蝶变”,从2021年7月开始。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2021年7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选派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洋港村。三年来,工作队扎根洋港村,履职尽责,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远谋笃行 乡村振兴底气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不仅选派了一批业务精湛、激情满满的优秀干部来洋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学校党委书记裴鸿卫,校长袁雄,校党委副书记刘国云,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刚等校领导还多次来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与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代表座谈交流,实地调研了解产业项目推进情况,全力帮助解决村里急难愁盼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助力我们乡村建设。”提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乡村振兴工作,洋港村村支书聂宪党充满感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政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近三年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支持,校领导率先垂范,先后到洋港村慰问帮扶18次,同时就学校开展的帮扶项目深入调研,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科研处一方面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帮扶资金到位,一方面精心组织科技专家团队对接洋港村的帮扶项目,帮助驻村工作队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校党委宣传部、保卫部(处)、校团委、法治与法务中心、后勤保障处、国内合作促进中心(校友工作办公室、教育基金会)、教育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元宇宙产业学院纷纷与洋港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科优势,定期深入村脱贫户、困难户家中走访,给予村民实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邓红征、王建军、周裕全、李立民、王平、张义萍等同志都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多次获得省市县级优秀表彰称号,其中,周裕全获省级优秀称号1次,李立民获省级记大功表彰1次。

      “从驻村开始,我们就成为村里的一分子,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往哪里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现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义萍如是说,亦如是做。

      产业造血 基地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4年,驻村工作队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结合两年驻村来的经验,精准“把脉”,敲定了全年产业发展六个方向。全力推进榨油产业三产融合,通过对原有榨油坊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高榨油坊工作效率和菜籽油品质;全方位提升农业水稻试验田基地,吸纳农户土地1500余亩加入村集体合作社,与江西金农米业集团和中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广富硒水稻种植,实施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统一机械化管理;大力打造工厂化育秧基地,在全镇率先建成一个投资300余万元、面积6000余平方米、年育秧10000余亩的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着力组建预制化粪池基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积极引入江西建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建设30亩整体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生产基地;集中建设油茶和西瓜基地,充分发挥村集体大量林地资源优势,组织开垦建设80亩油茶基地,并与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在油茶林套种40亩地西瓜、油菜等经济作物;积极建设“一米菜园”基地,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集中打造“一米菜园”。

      “我们的育秧工厂一天可生产500余亩大田用秧,每小时可生产1300盘秧苗,育秧流水线比传统提升效率20倍。以前育秧要两天左右的时间,现在6个小时就能完成,成本也大幅减少。”洋港村集中育秧基地负责人聂小武一边干活一边说道。集中育秧基地彻底改变洋港村一直以来原始落后的人工育秧模式,为洋港村水稻育秧注入新活力,为水稻产业发展带来新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老百姓纷纷加入我们合作社,两季加起来,每亩地可以增加五百元左右的收入。”张义萍介绍道。

      村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感的增强,是洋港村蜕变的最美注脚。通过打造工厂化育秧基地、高标准农田和农产品仓储,洋港村的农业水稻生产链基本成型;通过发展多项产业,洋港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给老百姓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加,仅整体水泥结构化粪池项目就长期需要务工人员2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岗位。

      精准深入 拓展脱贫成果

      “洋港村有脱贫户24户63人和监测户1户2人,低保户63户72人,分散供养5户6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53人。”驻村工作队队员何金莲摆出“明白账”,“按照‘每月走访重点对象、每季度遍访农户’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走访制度,定期上门”走访,广泛宣传政策“明白纸”,开展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并据此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逐一整改销号,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发生。

      通过精准深入帮扶,2024年全年共为脱贫户、监测户发放产业分红4.71万元、产业奖补3.5万元、就业奖补0.5万元、交通补贴0.4万元,列支3万余元用于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高龄老人走访慰问,帮助脱贫户申请获得免息信贷20余万元。

      当好“代言人”,架通“连心桥”。驻村队工作队每逢双休日或假期,还会主动带上一份“家庭作业”返昌,“村民们也不容易,我每次回城前都会去问问他们有没有滞销的农产品、土特产之类,我带回城给他们推销出去。”驻村工作队队员何金莲笑着说,“看,这是我刚收来的一袋黄豆!”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打造了“爱心超市”。每月对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家庭卫生、配合村委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积分兑换相应的奖励物资,单位结对共发放爱心物品价值5000余元,通过正向激励,改变以往帮扶工作“养懒汉”弊端,持续激发脱贫群众致富积极性。

      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治理

      一个个荣誉,是洋港村华丽转身的有力见证。自2021年起,荣誉纷至沓来,2023年,该村在全镇22个行政村的考核结果从2022年第13位跃升至第5位。村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党组织,并连续三年获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第一名,洋港村被列为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所在驻村工作队连续两年获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考核“好”等次。

      一张桌、一条凳、一叠材料,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促膝长谈,宛如一家人在一起讲政策、谈想法、拉家常,气氛轻松融洽。“骑摩托车和电动车要佩戴好安全帽。”“现在电信诈骗防不胜防,若遇到疑似诈骗电话,要及时报警并与我们联系。”驻村工作队员化身“宣传员”,在你问我答中,让各项政策入脑入心。

      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缩差距、促发展,要充分发挥好我们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张义萍告诉记者。

      驻村工作队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建立“红画笔乡村振兴美育工作站”,推动普法队、“红色+心理辅导”活动等深入洋港村,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如今,中秋节赏月、重阳走访慰问、红色电影展、红色画展、文艺演出、法律咨询、爱心传递“学子包”、助学慰问等活动定期从校园走进田间地头——一本书、一张琴、一壶茶、一溪云,一半书香、一半稻香,好一派万户融融景象。

      完善设施,保障宜居宜业

      “今年我们村新建1000余平方钢结构农产品仓储厂房”

      “我们新建了抗旱新机井”

      “我们争取到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谈起一年来的收获,驻村工作队队员申昌元如数家珍。

      今年,驻村工作队争取了中央衔接资金30万元用于河岸、水渠护坡,争取了10万元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项目用于抗旱新机井建设,解决了农田水利灌溉问题;68万元用于1000平方米农产品仓储加工基地及辅助设施建设,解决了粮食储藏加工问题;320余万元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动了水稻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为了推动村庄生态改善和秀美乡村建设,驻村队争取到小微湿地项目;还对洋港村村庄低洼地、臭水沟、村庄道路、186户农户户厕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村级休闲广场、村史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进村路以前是穿村而行,车流量很大,要是碰到下雨,积水就会溅到房子和人身上,真的是苦不堪言。柏油马路修好后,真是大大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啊!”村民聂绍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真是洋港村的福星啊!村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大改善。”泗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甘云天告诉记者。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驻村工作队的脚步从未停歇,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每家每户的欢声笑语,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了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力量。驻村工作队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与村民们携手前行,争取大力发展林下优势产业,并探索实施‘党建+旅游+带货’新路径。我们相信,洋港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大规模夏商时期石砌建筑遗存首现长江流域
    清理废墟需21年!加沙重建谁出钱?难在哪?
    韩国公调处:将把尹锡悦案移交给检方
    韩国公调处第三次尝试对尹锡悦展开强制调查
  • - 基层治理36计|况钟故里 靖安法院“弘扬传统文化 ...
  • - 丰城市董家镇:品富硒农产品 共享儿时“年味”
  • - 蛇年春节将至 《山海经》上古神蛇送福了
  • - 首个“非遗版”春节这样玩
  • -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这个冰雪季,出...
  • - 从线上平台搜索量和订单量来看——春节旅游“文...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景德镇“春碗”将亮相央视春晚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