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医药
    “美甲”还是“毁甲”?爱美更要护健康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5-02-26 17:49: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左阳天  作者:白晨

      近日央视揭露了美甲安全隐患。因为“美甲”有人感染绿脓杆菌、霉菌,有人甚至感染上HPV病毒。专家指出:美甲灯会伤害眼底引起病变,还会加速皮肤变黑、老化。无论是简约的单色款,还是镶嵌水钻的奢华风,指尖的绚丽成为许多女性表达个性的窗口。然而,这份美丽的背后却暗藏健康危机。上海市消保委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每年进行4至6次美甲,但行业缺乏规范、工具混用、紫外线辐射等问题,正将“美甲”推向“毁甲”的深渊。

      物理性损伤:从表层到深层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杨希川用“上刑”形容美甲过程:“指甲是人体表皮组织的一部分。在美甲过程中,美甲师会不同程度地对指甲进行打磨、修剪、涂抹、贴片、烤灯等,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砂条反复打磨甲面时,指甲表层的角蛋白层被暴力剥离,原本0.5毫米左右厚的甲板可能被磨至不足0.3毫米,打磨过程和皮肤破损出血一样,都存在被感染的风险。这种损伤不仅导致指甲失去天然光泽,更会破坏其物理屏障功能,容易引起细菌真菌感染。

      消毒隐患:美甲工具藏“隐形炸弹”

      美甲更隐蔽的风险藏匿在工具消毒环节。调查发现,打磨机、修剪死皮的剪刀、海绵搓条等工具在很多美甲店存在多人混用现象。尽管商家宣称“全程消毒”,但实际操作中,酒精棉片擦拭或简单清洁难以彻底灭活病原体,消毒效果存疑。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指出:“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那细菌、病毒、真菌就会通过器械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这种交叉感染隐患是客观存在的。”未经彻底消毒的工具可能携带绿脓杆菌、霉菌,甚至HPV病毒,这些微生物通过破损的甲面侵入人体。

      消费者投诉中,有人因美甲后感染绿脓杆菌,指甲长出霉菌;还有人因修剪、打磨不当导致甲床出血,为病原体打开“入侵通道”。临床上,已有患者因美甲出现严重的甲分层现象,影响日常生活,有的患者甚至患上甲真菌病(俗称甲癣),这些真菌不仅限于手指间传播,还可能进一步感染脚部。

      甲油胶、卸甲水:从甲面到呼吸道多重伤害

      甲油胶的主要成分包括树脂、光敏引发剂及多种助剂,其中有机溶剂丙酮、乙醇等,会随着使用过程挥发,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和眼睛。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含有害物质的劣质甲油胶。这些甲油胶中包含的甲醛树脂、甲基丙烯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酯被称为“毒三角”,这些有害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诱发呼吸道炎症、皮肤过敏,甚至增加鼻咽癌风险;甲基丙烯酸乙酯易引发皮肤瘙痒、红斑,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邻苯二甲酸酯则干扰内分泌系统,对孕妇和儿童的危害尤为显著。

      2015年,杭州市消保委对市场上的15批次甲油胶产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全部批次均检出甲苯、乙苯,二甲苯检出率也高达93%,部分产品甚至含铅、苯乙烯等有害物质。

      美甲的“二次伤害”往往隐藏在卸甲环节。美甲店常用的含丙酮卸甲水,虽能快速溶解甲油胶,却如同“化学刀片”般剥蚀指甲。丙酮的强溶解性会带走甲面油脂和水分,导致指甲干燥、脆裂,甚至表面凹凸不平。

      美甲灯:皮肤老化与视力损伤

      美甲灯的工作原理是借助紫外线对涂抹了甲油胶的指甲进行反复照射,一般照射3~5次,每次持续30~60秒,以此实现甲油的硬化。但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数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美甲灯的紫外线强度竟然达到了太阳辐射的4.2倍之多。

      消费者王女士每次在美甲过程中使用美甲灯照灯时,指甲都会产生如同被“火烤”一般的灼痛感。上海质检院专家杨樾解释,美甲灯这种短时间内高强度的UVA(350~400nm)照射,所产生的危害等同于在高原地区无防护地暴晒。它不仅会致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角质层受损等问题,长期积累下来,更有可能引发皮肤光老化病变,加速皮肤的衰老进程。

      美甲灯紫外线的危害范围并不仅局限于皮肤。上海市消保委对20款市售美甲灯展开抽检后发现,高达90%的产品达到了RG3级高危标准。这类灯具所发射的UVA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它能够轻松穿透眼球,对眼底细胞造成损伤。

      而在电商平台上,一些热销的美甲灯产品更是乱象丛生。一款销量超过20万单的美甲灯,宣称无害,可实际检测结果却显示,所有被抽检的样品均没有任何防护设计,也未配备风险提示。上海市消保委已要求问题产品下架,并呼吁尽快出台强制性安全标准。

      医学防护:平衡美丽与健康

      美甲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彻底告别美甲,而是要掌握科学的医学防护措施。

      第一,在选择美甲店时,可优先查看其卫生许可证、工具消毒记录以及产品来源。

      第二,建议每次美甲后至少间隔2~3周。避免过度打磨甲面。

      第三,在美甲过程中,可佩戴专业防紫外线手套。过敏体质者,建议提前进行皮肤测试,避免使用含有甲醛、甲苯等致敏成分的产品。糖尿病患者更应谨慎,避免因工具消毒不彻底引发感染。

      第四,选择温和的卸甲产品,避免使用含丙酮的强效卸甲水。卸甲后,可使用护甲油或滋润霜。

      第五,美甲后关注指甲及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指甲变色、变形、疼痛,或者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可以每周用橄榄油按摩甲床1~2次。

      (白晨)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韩总统弹劾案庭审结束最后一场辩论 尹锡悦本人向国民致歉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涉乌决议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何一变再变?如何防御?一文了解
    春笋虽鲜 食用不当“鲜”变“险”
  • - 多地出台住房公积金优化调整政策
  • - 盗播乱象时有发生,带货“李鬼”如何根除??
  • - “世界超市”里的AI卖货新帮手
  • - 大江时评:“小而美”的博物馆,也可以有“大作为”
  • - “县域游”“滨海游”“赏花游”热力足 文旅市场...
  • - 南丰县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观察基地”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准确率高达92.4% 南昌交警“点亮”AI智能还原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