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AI眼镜“破圈”迎来爆发元年 2025年“百镜大战”一触即发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5-03-14 15:13:30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左阳天  作者:贾丽、李豪悦

      从AI(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红网络,到宇树机器人在春晚扭秧歌,再到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普及,近年来,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AI眼镜作为这一技术的重要载体,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眼下,诸多科技品牌已纷纷入局,“百镜大战”一触即发。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成为AI眼镜的爆发元年。然而,纵观市场,虽然AI眼镜发展已有数年,但仍尚未真正迎来“实质性普及”,何时可以破局?在这场技术与资本的博弈中,能否出现AI眼镜产业的“领头羊”?

      AI加速“上镜”

      在当前的智能科技领域,AI眼镜已成为焦点。

      许多在AI眼镜布局多年的企业已崭露头角。例如,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佩戴着公司最新AI+AR眼镜亮相浙江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借助该眼镜实现了“脱稿演讲”。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近日对外表示:“2025年是L2级AI眼镜的元年,L4级AI眼镜的真正赛点将在2027年,XREAL要瞄准L4级高阶AI眼镜。”这是业内企业首次对AI眼镜进行分级。

      北京致敬未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敬未知”)推出的BleeqUp品牌AI眼镜正在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公司计划于3月份在海外启动BleeqUp智能眼镜的众筹。

      众多跨界者也纷纷投身其中。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鸟创新”)与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于今年初联合推出的首款AI拍摄眼镜雷鸟V3,集成了拍摄、光波导技术,并搭载了先进的通义千问大模型。此外,华为、苹果、小米的AI眼镜产品亦在研发之中。

      “眼镜这个赛道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热闹过。”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是智能眼镜的世纪大战之年。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在于AI,AI功能在智能眼镜中的渗透率会逐步上升,并且会出现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致敬未知联合创始人阮郑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眼镜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爆发期。AI眼镜的发展得益于多模态大模型、AI算法、芯片升级和光学技术优化。随着AI技术的成熟,AI眼镜正从单纯的硬件设备,逐渐演变成具备强大交互能力和智能服务的个人生活助理。

      众多企业的“跑步”入场,或有望带动AI眼镜市场规模的上涨,并拉低售价。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研市场时发现,当前AI眼镜的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主流机型价格在三千元左右,而今年消费级AI眼镜的价格有望持续降低。据了解,小米AI眼镜计划于今年发布,据研究机构深圳市维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深信息”)估算,小米AI眼镜的税后综合成本约1281元。

      同时,AI眼镜市场在消费端和工业端同时“开花”。如Rokid X-Craft防爆AR眼镜已在核电站等工业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祝铭明表示,通过融入AI大模型能力,AR眼镜不仅在消费端实现了大规模商用,还正在应用于智能制造、医疗、能源等领域。

      三大运营商亦在集体布局AI眼镜市场。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于2025年推出十余款用于工业等领域的AI眼镜产品。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30年AI眼镜在医疗、教育等B端市场的渗透率将超过30%。

      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看来,AI眼镜已经被视为是继电视、手机后的第三代计算平台入口。目前,各大企业在布局路线上呈现差异,有的企业注重营销,有的专注于轻量化等技术研发,有的则侧重于生态构建,展现了AI眼镜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性。

      投融资日益活跃

      AI眼镜的“破圈”,直接拉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并给产业链带来了更多机会。

      2025年已被业内视为AI眼镜的爆发“元年”。据维深信息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将增至550万台,同比增长135%。另据IDC预计,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5340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A股市场77家AI眼镜概念上市公司当中,已有超过30家预计2024年实现业绩大幅上升。浙商证券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冯翠婷认为,随着AI眼镜的发展,光学、显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零售环节的需求也将增加。

      在此背景下,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加仓AI眼镜产业链相关标的。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眼镜相关企业的融资事件超过14起。2022年以来,AI眼镜领域的融资活动显著增加。

      “从近年来的融资情况来看,AI眼镜行业呈现出诸多特征。例如,单笔融资额显著提升,融资轮次后移,战略投资占比增加,投资地域分布更加多元化等等。同时,中国AI眼镜企业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上海联创永沂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欣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阮郑福表示,近年来,随着AI眼镜市场前景逐渐明朗,特别是一些头部企业的成功示范和市场数据的积极反馈,资本市场对AI眼镜的热情持续高涨,“不过,受全球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还是趋于理性的,资本更加聚焦于具有核心技术、明确商业模式和规模化潜力的企业。”

      “AI眼镜市场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更是生态和场景的竞争。预计今年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的关键阶段,只有真正具备创新能力和用户价值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资本也将更加理性,聚焦技术实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企业。科技巨头与创业公司将并存,一批独角兽企业也有望脱颖而出。”阮郑福说。

      各方协同突破瓶颈

      虽然市场热度持续走高,但AI眼镜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多位受访者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AI眼镜产业链部分环节亟待加强自主可控能力,尤其是在光机模组零部件方面,国内具备量产能力的供应商相对较少,导致多个产品交付受阻。同时,技术难题、光波导技术的成本和良率问题、端侧算力不足、续航、散热以及重量普遍较重等问题,都在影响着用户体验。这些问题导致消费者对AR眼镜产品的接受度有待提升。

      此外,AI眼镜都以搭载大模型为卖点,AI应用场景相对匮乏,也使得AI眼镜的市场体量在智能硬件中的整体占比较小。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AI眼镜短期出货量仍然较低。随着竞争加剧,行业也难免出现“价格内卷”“同质化”等问题。另外,操作系统和标准的统一对AI眼镜生态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急迫需要融入平台以扩大“朋友圈”。

      对此,行业各方也在着力破局。目前,中国信通院已发布AI眼镜评价指标并启动专项测试,旨在规范市场并推动行业洗牌。产业链相关企业则通过多种形式不断进行联合创新与生态延展。

      北京钉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少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行业仍需跨越多重障碍,但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市场成熟,轻量化AR眼镜的市场规模有望率先实现爆发式增长。

      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称,目前,AI眼镜相关技术如光学显示技术、AI大模型等正逐步突破,将有效解决AI眼镜在交互、续航、轻量化等方面的痛点。大模型开源也有望加速端侧AI应用的普及,AI眼镜作为重要端侧应用之一,后续相关产品有望加速落地。

      如今,AI眼镜已不是单纯的终端设备,其背后是AI、5G、大模型等多项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是未来智能生活的重要入口。

      李宏伟认为,AI眼镜将是“整机+生态”的竞争。它被视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类似于智能手机的逻辑,硬件之外,生态构建同样重要。

      “国产AI眼镜产业的繁荣发展,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亦是中国科技高质量创新的有力见证,其有望推动智能穿戴领域发展迈向新高度。”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副秘书长宋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AI眼镜必将释放出更大的创新空间和市场活力。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80.36分!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出炉
    阿拉伯五国外长与美国特使讨论加沙重建问题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喷发
  • - 大大方方亮身份,预制菜才能赢得更多信任
  • - “触网”银发族如何防范网络骗局
  • - AI眼镜“破圈”迎来爆发元年 2025年“百镜大战”...
  • - 江西:融古今之韵 汇山河锦绣 展时代芳华
  • - 既做最美乡村又做赛事名城 婺源推动“旅游+体育...
  • - 全国第四!2025年1月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江西:力争今年年底基本建成100条幸福河湖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