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中国江西网 | 大江APP | 大江号 | 微博 | 手机报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中国江西网 江西经济频道
新闻热线:
0791-86849766
13970068122
专稿 | 热点 | 食品 | 药品 | 家具 | 汽车 | 房产 | 质量 | 科技 | 经济与法
新华 | 活动 | 地市 | 人物 | 三农 | 时讯 | 环保 | 民生 | 供电 | 天天315
更多活动策划
  • - 江西联通“185产业应用部署”的背...
  • - 虚拟现实(VR)行业应用普及工程在...
  • - 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跨越时空...
  • - 春萌油菜花酷炫机车相约高安巴夫...
  • - 江西联通5G产业应用大会盛大召开
  • - 南昌恒大城首届社区运动会圆满举...
  • - 四季普法春季汇扫黑维权站东行
  • - 女王节完美攻略:良品铺子推出“...
  • 新闻排行
  • - 涉嫌欺诈!南昌青山湖万达一绝味...
  • - 家电业如何分享7000亿元消费红利
  • - 折叠屏手机“爆发” 巨头入场竞逐...
  • - 九价疫苗普遍缺货 “一针难求”催...
  • - 宠物看病比人贵 消费者如何才能不...
  • - 银行短信提醒费该不该交?
  • - 江西省文化巡礼展江西日报社展位...
  • - 增值税税率下调打开降价空间 将释...
  • - 消费升级呈现新趋势 小众化品牌崛起
  • - 豫章师范学院开展精准党建“月月...
  •  
    更多视频
    更多江湖大话
    更多论坛热帖
    频道信息
    朱先生
    新闻热线:0791-86847253、18007002076
    传    真:0791-86847253
    地    址: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网经济频道 >> 热点聚焦
    超50家银行关闭无卡存取 ATM扫码存款将成历史?
    大江网经济频道  2025-04-08 16:23:50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左阳天  作者:

      近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4月9日起停止ATM机扫码存款服务。后续,客户可持该行银行卡,通过该行ATM机或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

      记者统计发现,近年来已有超50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并加强了柜台存取款业务的尽职调查。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普及,无卡存取款业务的使用频次逐渐降低,做出此类调整是银行降本增效的举措。同时,现金类业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这也成为银行收紧此类业务的重要原因。银行应平衡好风险管理与优化金融服务的关系,不得采取与风险状况明显不相匹配的措施,并切实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多家银行关闭无卡存取款功能

      记者统计发现,在招商银行发布上述公告之前,已有不少银行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

      2022年8月,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前期该行在ATM机部署了二维码存款功能。由于业务调整,该行自2022年8月19日起关闭相关功能,之后客户可持该行银行卡、选择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开通“刷脸办”服务功能办理ATM机存款业务。

      工商银行某网点工作人员4月7日向记者证实,在无卡情况下,该行不支持ATM机存款,但自助设备可提供扫码取款服务,即在未携带银行卡的情况下,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扫一扫功能完成取款。在办理储蓄卡扫码取现时,取款额度受短信认证支付限额和自助机具取款限额共同控制,以其中最小值为准。

      近年来,多家股份行、城商行也陆续调整存取款功能。去年4月11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调整ATM机二维码存款服务。调整后,部分ATM机关闭二维码存款功能,客户可持该行银行卡通过该行ATM机或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同年6月,民生银行再次发布公告称,自去年6月7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ATM机无卡取现”功能,现金机具(包括现金智能柜、ATM机等)也将不再支持该功能。去年6月28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提升业务发展质量,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该行自去年7月10日起停止手机银行中的ATM机扫码取款服务。

      去年12月,多家中小银行陆续跟进,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等发布公告,调整自助设备无卡存取款业务。部分银行表示,自去年12月1日起取消自助设备“预约取款”“扫描取款”“无卡存款”等功能。

      控成本降风险

      谈及调整此类业务的原因,多家银行表示,这是基于对优化金融服务、控制运营成本,以及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等因素的考量。

      “无卡存取款尤其是无卡存款容易被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利用。”中信银行北京市西城区某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例如,有的诈骗团伙会要求受害人通过无卡存款方式,将款项存至指定账户。虽然多数银行会通过短信验证码等方式验证本人信息,但在不法分子的诱导下,通过转发验证码、异地登录手机银行等操作还是可以将存款人的钱骗走。”因此多数银行在权衡便捷性与安全性后做出了相应调整。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记者表示:“从技术层面看,扫码存款等业务采用的身份验证方式安全性较低,是银行调整相关业务的重要原因。客户对于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总体需求不大,调整这项业务对银行造成的影响有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认为,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后,客户需要携带银行卡进行存取款,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从银行角度看,此举有助于其做好风险管理,并会对降低运营成本产生积极作用。预计后续会有银行跟进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

      在降本增效方面,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普及,无卡存取款业务的使用频次逐渐降低,继续运营此类业务将耗费较高的维护成本。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应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应用场景等,对现有ATM机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进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尽职调查

      除收紧自助机具的存取款业务外,同样出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考虑,多家银行对柜台存取现金业务的尽职调查也有所加强。

      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多数银行在办理大额存取款业务时,会询问客户钱款来源及用途,并进行身份核实和登记,但在金额门槛方面各家银行略有差异,多数为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单笔等值1万美元以上。

      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告诉记者,根据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规定,银行必须保障储户信息及资金不受任何单位及个人的非法侵犯,若因银行审核不严等过失导致储户信息泄露、存款被盗取或挪用等,银行需承担相应责任。所以,银行必须核实取款人的身份及相关信息。

      记者了解到,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明确,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包括识别并采取合理措施核实客户及其受益所有人身份,了解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和交易的目的,涉及较高洗钱风险的,还应当了解相关资金来源和用途。

      此外,防诈骗也是银行做好客户身份及钱款流向核实的重要原因。

      “此前遇到过一个诈骗分子谎称是一位老人的儿子,带老人来柜台取钱的案例。我们例行询问老人所取钱款用途。在此过程中,诈骗分子和老人的回答有很大冲突,我们以取现10万元需提前预约为由,当天没有把钱给他们,并将该案例上报给分行相关部门,得知分行在近期接到过其他支行反映的相似案例。我们留存证据后,将情况反映给了警方,及时拦截了这场诈骗。”上述中信银行工作人员讲述。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在开展反洗钱、防诈骗等工作时,应当在其业务权限范围内按照有关规定,平衡好风险管理与优化金融服务的关系,不得采取与风险状况明显不相匹配的措施,并切实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

     
    回到首页 >>
    您可能感兴趣
    马斯克直接要求撤销对等关税 特朗普:我不听
    美官员:对等关税将准时生效 “企鹅岛”也不例外
    @天文爱好者 今天日落后的精彩天象千万别错过!
    世粮署:加沙数十万人面临严重饥饿风险
  • - 江西进贤:“一根针”加速穿起“新医线”
  • - 今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 - 强化账户安全管理 多家银行收紧无卡存取业务
  • - 江西发布4条自驾游路线
  • - 全国推荐!江西这3条旅游线路入选春季精品线路
  • - “百城千站”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推进活动在...
  • - 江铃汽车
  • - 融创
  • - “季”在“新”上 小驿站释放大温暖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